久旱逢甘霖 習李新政“光伏版”亮相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本月上旬在河北考察期間,曾寄語光伏企業“挺過兩個月”,坦言重振光伏產業既要穩住國際市場,更要啟動國內市場。此言一出,引發坊間熱議無數、猜測紛紛。古語云“君無戲言”,身為堂堂一國總理,即便面對基層員工也斷不會輕率許愿,所言所行一定是經過深思熟慮、有的放矢。果不其然,李克強上周五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促進光伏產業發展的新“國六條”橫空出世;這也意味著,經過幾個月的摸底醞釀,習李新政“光伏版”正式亮相。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46524.htm總理寄語暗藏玄機:光伏業佳期將至
本月6日起,歐盟委員會開始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中國光伏業上空一時陰霾密布。而就在次日,李克強實地考察河北光伏企業期間首度發聲,為中國光伏撐腰打氣,引發各界側目。
最值得玩味的,首推李克強對光伏企業“挺過兩個月”的囑托,他還指出:“困難是暫時的,當前中歐談判成效是有的,但談判沒有結束,希望企業和政府一起做好工作。”從歐委會此前發布的對華反傾銷“分段式”方案,如果中歐雙方不能在兩個月后的8月6日前達成解決方案,屆時反傾銷稅率將升至47.6%。這一時間節點上的巧合,令業界猜測,李克強這番話是在向歐盟傳遞信號:中國有意愿也有能力通過磋商談判解決問題,歐盟對華“雙反”很可能無果而終。
其實,從歐盟18國投反對票來看,中國已經先下一城,中歐光伏博弈的天平開始向中方傾斜。IHS最新公布的報告無疑又給了歐盟迎頭一擊。報告預計,盡管全球光伏發電總裝機規模仍有望增長11%至35GW,但今年歐洲光伏新增裝機量降幅將超過6GW,同比下降33%;其中1.3GW源自歐盟針對中國的反傾銷舉措。反之,亞洲已成為帶動全球光伏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中日的市場需求將占到全球市場份額的絕大多數。顯然,伴隨新增裝機主力“脫歐入亞”,中國在談判桌上的主動權和籌碼將越來越多。
除了穩住國際市場,李克強同時指出,重要的是啟動國內市場、消化產能,以創新贏得新優勢。其實,從“習李新政”推行以來,在各項產業發展方面,新一屆政府不僅有宏觀政策、更有具體對策,這種務實做派無疑為中國光伏業送上了一顆“定心丸”。至于創新,從來就不單是企業的事,面對政府驅動下光伏等行業全面性產能過剩的事實,制度層面的創新亦不可缺位。習李新政以來,在厘清政府與市場關系層面做了很多功課,先后下放了133項行政審批權限。強調創新,在于唯有制度創新才能從根本上化解產能過剩背后政府錯位、缺位、越位現象,使光伏業能夠在市場引導下實現良性發展。
有嗅覺靈敏的業者,從上述總理講話中已察覺新一屆政府成竹在胸,中國光伏業佳期將至。新“國六條”的出臺,看似喜出望外,實是水到渠成。
光伏“國六條”是exe程序
猶記得2012年底,時任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出臺了光伏新政“國五條”。無奈政府任期屆滿,溫記“國五條”提綱挈領式的條款,注定只能留待下屆政府來細化執行。
雖然“國五條”出臺后延宕半年未能真正落地,以至于光伏業界失望焦慮情緒與日俱增,甚至有業者質疑“光伏新政”為政府畫餅充饑、口惠而實不至的把戲;加之適逢歐盟對華反傾銷落靴,中國光伏人士氣低落。新“國六條”此時亮相,可謂是一場及時雨。
如果說,溫記“國五條”還是txt版本,那么新“國六條”則無疑是exe程序。盡管兩者都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完善支持電價、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但新“國六條”顯然更對癥下藥,大多直指常年困擾光伏行業的發電量收購、補貼發放不到位、融資困難等沉疴積弊。與以往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小敲小打相比,這帖藥方下去,可收打通關節、舒筋活絡之效。
除了穩住國際市場,李克強同時指出,重要的是啟動國內市場、消化產能,以創新贏得新優勢。其實,從“習李新政”推行以來,在各項產業發展方面,新一屆政府不僅有宏觀政策、更有具體對策,這種務實做派無疑為中國光伏業送上了一顆“定心丸”。至于創新,從來就不單是企業的事,面對政府驅動下光伏等行業全面性產能過剩的事實,制度層面的創新亦不可缺位。習李新政以來,在厘清政府與市場關系層面做了很多功課,先后下放了133項行政審批權限。強調創新,在于唯有制度創新才能從根本上化解產能過剩背后政府錯位、缺位、越位現象,使光伏業能夠在市場引導下實現良性發展。
有嗅覺靈敏的業者,從上述總理講話中已察覺新一屆政府成竹在胸,中國光伏業佳期將至。新“國六條”的出臺,看似喜出望外,實是水到渠成。
光伏“國六條”是exe程序
猶記得2012年底,時任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出臺了光伏新政“國五條”。無奈政府任期屆滿,溫記“國五條”提綱挈領式的條款,注定只能留待下屆政府來細化執行。
雖然“國五條”出臺后延宕半年未能真正落地,以至于光伏業界失望焦慮情緒與日俱增,甚至有業者質疑“光伏新政”為政府畫餅充饑、口惠而實不至的把戲;加之適逢歐盟對華反傾銷落靴,中國光伏人士氣低落。新“國六條”此時亮相,可謂是一場及時雨。
如果說,溫記“國五條”還是txt版本,那么新“國六條”則無疑是exe程序。盡管兩者都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完善支持電價、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但新“國六條”顯然更對癥下藥,大多直指常年困擾光伏行業的發電量收購、補貼發放不到位、融資困難等沉疴積弊。與以往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小敲小打相比,這帖藥方下去,可收打通關節、舒筋活絡之效。
制定光伏電站分區域上網標桿電價、擴大可再生能源基金規模,無疑更是業者苦盼的福音。尤其是上網標桿電價,已經讓光伏人牽腸掛肚了大半年。由于此前國家發改委的征求意見稿不給力并遭眾人吐槽,如果沒有一個更高的電價標準,顯然難掩眾人悠悠之口。雖然電價標準尚未最終敲定,但筆者樂觀估計,新一輪光伏新政的力度將超出預期,而國內光伏電站有望成為最大受益者。
無論如何,“挺過兩個月”已經成為所有不甘沉淪的光伏企業共同的心聲。當然,蒼蠅和老虎可以一起打,但大魚小魚卻不能一起撈,新“國六條”并不意味著所有企業的艷陽天。在鞏固國際市場的同時,用改革的辦法、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著力激發國內市場有效需求,才能推動中國光伏業創新升級。對于企業來說,政策利好并不是飯來張口式的施舍,順應大勢、苦練內功才是硬道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