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市場分析 > 中國光伏業如何直面“史上最難就業年”?

        中國光伏業如何直面“史上最難就業年”?

        作者: 時間:2013-05-29 來源:solarF陽光網 收藏

          又到一年畢業季,今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為699萬人,再創歷史新高,今年由此成為“史上最難就業年”;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這兩年表現尤其慘淡的中國業更成為了就業的“重災區”。 但要知道,行業本是最能創造就業機會的行業之一;而美國就業增長率不降反升,又能給我們怎樣的啟示?中國光伏業要實現“再出發”,打造一支專業、高技能的人才隊伍不可或缺;我們每一個光伏人、每一家企業又該做些什么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45813.htm

          

         

          中國光伏業淪為就業重災區

          本月初,人社部官員在分析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時就明確指出,當前國內外經濟的不確定性加大了畢業生就業的難度,其中光伏、航運業等行業的用人需求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尤其是無錫尚德進入破產重組程序后,國內光伏行業用工形勢進一步收緊。為了應對“畢業即失業”的窘境,很多光伏專業的在校生已經開始轉專業;而一些畢業生則轉行做起了銷售、管理等工作。

          其實,就在前幾年,光伏人才在我國人才市場上還是需求最為旺盛的人才之一,大量的傳統企業進入光伏電池及組件領域,導致光伏人才非常緊缺,尤其是電池組件制造領域占據非常大的人才需求量。但伴隨中國光伏業進入冰河期,在國內光伏組件庫存產能過剩的背景下,光伏人才需求也大幅度降低。從2012年11月起,國內的光伏行業職場就進入了招聘淡季,尤其是制造類企業;以光伏高地江蘇來看,相關企業的招聘崗位數更出現了超過30%的降幅。

          正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如今即將攤牌的歐盟對華光伏“雙反”案,更牽動著無數中國光伏人的飯碗。一旦“雙反”出籠,該案將牽涉中國光伏產業的大量就業,據中國商務部的初步統計將影響超過40萬的就業人口。2013年,或將成為中國光伏業者的“史上最悲催一年”。

          美國光伏就業率緣何不降反升?

          其實,光伏行業原本是最能創造就業機會的行業之一。有統計顯示,每安裝1MW的光伏發電系統,全球就將產生30個就業崗位。而同樣生產1MW電力,煤炭行業所產生的就業崗位僅為0.18個,風電行業為17個;相比之下,在創造就業方面,光伏業可謂個中翹楚。

          截至2012年底,光伏產業在全球雇傭逾70萬名熟練工人,相比于風電行業的30萬人,這無疑是一個巨大數字。早前歐洲光伏產業協會曾發布一份報告稱,至2020年,光伏項目有望在歐洲創造380萬個就業崗位。

          中國光伏業直接或間接創造的就業機會,也遠比我們看到的要多。世界可再生能源理事會主席沃爾夫岡?帕爾茲曾表示,這些年中國企業下大力氣提高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使光伏組件成本和價格短時間內大幅降低,從而大大提高了光伏發電相對于常規電源的競爭力,更為全球創造了80萬個就業崗位。歐洲平價聯盟(AFASE)此前委托瑞士研究機構出具的調查報告也顯示,如果對華光伏產品開征懲罰性關稅,歐盟3年內將失去24.2萬個就業崗位。

          耐人尋味的是,雖然全球光伏行業都步入蕭條周期,但并非各國光伏業就業狀況都跌入低谷。美國基金會(TSF)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在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這一年間,美國光伏業的就業情況依然呈強勁增長態勢。據這份報告顯示,截至去年9月底,美國光伏業在職員工為11.9萬人,同比增長13.2%;而2011年,美國光伏業在職員工為10.51萬人,2010年則僅有9.35萬人。這一就業增長率遠超同期美國2.3%的整體經濟增長率。

          為何美國的光伏就業能夠逆市走強?美國太陽能產業協會(SEIA)曾表示,包括太陽能投資稅收抵免等光伏扶持政策在促進美國光伏就業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而TSF更指出,這些新增就業崗位本質上均屬高技能職業,范疇涵蓋太陽能安裝、銷售、市場營銷以及軟件開發;這些新增職業具有可持續性、無法外包,并在美國經濟復蘇中發揮重要作用。

          具備人才優勢 中國光伏才能重整旗鼓

          本以為是同病相憐,但美國同行相對滋潤的就業形勢無疑令中國光伏人“羨慕嫉妒恨”。正是“臨淵羨魚,不若退而結網”,從美國光伏的現狀可以看到,光伏業的低迷并不必然導致光伏就業的慘淡。那么,中國的光伏行業能否在提振就業方面打一場翻身仗呢?

          必須看到,中國的“史上最難就業年”絕非偶然,大學連年盲目擴招固然是一個因素。另一方面,我國經濟增長的一個階段性特征是對外部需求依賴過重,經濟增長的內生性和自主性不足。作為世界工廠,我國主要承擔了產品的生產環節,與產品研發、設計和營銷相關聯的就業崗位都被國外“拿走”,而這些崗位恰恰都是適合大學生人才就業的崗位。正因如此,我國大學生就業出現了與經濟高速發展極不相稱的困難局面。

          這一情況在光伏行業身上表現尤為突出。長期奉行的“兩頭在外”戰略,使得中國光伏企業整體淪為全球光伏組件的加工廠,制造環節獨大,但在整個光伏產業價值鏈條上卻仍處于中低端,缺乏核心競爭力和優勢。如果說,沒有培養質量做保障的大學文憑只是“學歷泡沫”;那些一味追求產能規模卻不重視員工技能培養的光伏巨頭,本質上也只是堆積起“產能泡沫”。而在光伏產品設計研發、光伏電站投資建設、光伏設備的營銷推廣這些方面,中國企業在世界上基本沒有話語權,光伏專業畢業生也很難找到這方面的崗位。

          光伏業遭遇就業瓶頸,也與一些地方政府“GDP至上”的思維有關。前些年為了粉飾政績,不顧實際一窩蜂上馬光伏項目;如今眼見光伏行業沉淪,往日的香餑餑成了燙手山芋,一些地方又急于“甩包袱”,不注重引導企業的轉型自救,對于光伏就業就更不上心。此外,在光伏含金量褪色后,地方又熱衷于上馬大的資本密集型企業和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但這些企業對于就業貢獻顯然遠不如光伏來得大。

          而從國家層面的扶持政策來看,對照美國,中國對于光伏業的幫扶顯然還不到位,光伏救市總是雷聲大雨點小,“口惠而實不至”。從去年底國務院常務會議出臺光伏“國五條”至今已近半年,苦苦支撐的企業則早已望眼欲穿,而相關的實施細則仍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至于稅收減免,一些企業甚至已經坦言“不指望”。企業面臨稅負過重和盈利微薄的雙重擠壓,裁員還來不及,又豈能創造出更多崗位來吸納就業?

          另一方面,國家在光伏救市和解決就業的方向上出現偏差,加劇了光伏業的就業困難。為了盡快啟動國內需求,一些部委提出“光伏下鄉”、“西進戰略”等,卻忽視了很多地方光伏應用前景雖然廣闊、但現實條件尚不具備,企業去了只有“站崗”,根本無事可做。同樣,為了緩解大學生就業難,國家總是提出到西部去、到農村去就業;越是沒有就業機會的地方,越是認為有機會,越讓青年人到那里去,結果可想而知。

          說到底,只有倒閉的企業沒有倒閉的行業。無論是畢業生也好、在校生也罷,包括已經在崗的各位光伏人,都應該自覺為中國光伏業的復蘇積蓄能量,在專業技能等方面注重與時俱進、更新升級,確信只要是金子總會發光。光伏企業方面,還應借助行業重組的機會,調整發展方向,向光伏產業鏈的中高端邁進,比以往更加注重自主創新,以及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只有員工具備競爭力,光伏人才需求方能再創新高,中國光伏業才能重整旗鼓。



        關鍵詞: 光伏 太陽能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津市| 海南省| 峨边| 无极县| 天气| 忻城县| 台东县| 田东县| 鄯善县| 扶绥县| 桃园市| 辽源市| 黑龙江省| 阿合奇县| 丰宁| 阜新| 咸宁市| 株洲县| 马山县| 思茅市| 庄浪县| 沾益县| 桃园市| 揭西县| 泌阳县| 江阴市| 凌源市| 若羌县| 祁东县| 淮安市| 凤庆县| 吉水县| 无锡市| 华坪县| 侯马市| 惠来县| 黑水县| 宝坻区| 塔河县| 开封市| 武冈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