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量產 液晶面板產業鏈需要加速突破
2個月,近六千萬元偏光片銷售收入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45171.htm上述數字是由深紡織A(000045.SZ)旗下子公司盛波光電創造的,也意味著盛波光電偏光片一期項目已實現量產,成為名副其實的大陸最大偏光片生產廠家。
“去年,盛波光電已經成為華星光電、京東方、深超光電、龍騰光電、中華映管的合格供應商,并已經開始批量供貨。”3月26日,盛波光電市場部負責人對《新產業》透露,由于盛波光電的4號線和5號線均已實現量產,預計偏光片2013年的銷售收入將超過深紡織2012年全年收入總和。“華星光電將是最大的客戶,可能會貢獻出大約50%的收入。”
“國內偏光片需求的8成,都需要進口。”Displaysearch平板顯示器分析師吳榮兵對《新產業》表示,除了上游原材料產業外,國內的液晶產業鏈已經相對完善,尤其是液晶面板產業發展迅猛,上游原材料的進口替代空間很大,“誰能率先突破,誰就有優勢。”
群智咨詢研究總監李亞琴也指出,國內液晶面板廠商正面臨成本控制的壓力和更多客戶的開發需求,都在增加對國產上游材料如偏光片、背光源、液晶材料等的采購量。
正基于此,盡管公布了虧損8099萬元的2012年財報,深紡織A的股價也從年前的6.29元低點,逐步回升至4月9日的7.7元,上漲了22%。
艱難量產
其實,盛波光電成功量產也并非一帆風順。
2012年7月24日,盛波光電龍華廠區一樓生產線發生火災事故,雖未造成人員傷亡,但龍華廠區被暫時停產,虧損了313萬元。
深紡織2012年財報顯示,2012年深紡織收入8.46億元,虧損8099萬元。其中,盛波光電收入2.65億元,虧損9491萬元。
財報還顯示,盛波光電偏光片一期項目4號線于12月實現量產,平均良率達到85%;5號線也于12月底正式量產。而深超光電、華星光電等客戶已向盛波光電批量下單。
深紡織的公告顯示,2012年1月1日到11月2日,盛波光電向華星光電出售偏光片累計僅為580萬元。而到一個半月后的12月17日,該關聯交易便增加了3040萬元達到3620萬元。隨后,深紡織再次公告,2012年雙方實際產生的銷售為6530萬元。
按照以上數據推算,盛波光電僅對華星光電一個客戶一個月的偏光片的出貨量就達到6000萬元。
如果華星光電在2013年經營沒有什么意外的話,將給盛波光電帶來7.2億元的收入。這還沒有算上已簽合作協議的京東方。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整個液晶面板行業出現回暖,尤其是大尺寸面板價格出現了上漲趨勢,去年幾乎所有面板廠商的情況都有好轉,隨著京東方和華星光電投片量的增加,預計2013年中大尺寸液晶面板的自給率能達30%到40%。”
李亞琴認為,在政策、市場、成本等多重因素的驅動下,2013年國內液晶面板的國產化進程將更加快速。隨著京東方和華星光電8.5代線投片量的增加,國產液晶電視面板自給率有望達到30%到40%。同時,龍飛光電的昆山8.5代線、三星的蘇州8.5代線和LGDisplay的廣州8.5代線均在建設當中,另外京東方的合肥鑫晟8.5代線也將建成量產,未來幾年內國內液晶面板產能將持續增長,國產液晶電視面板的自給率將逐步提升。
TCL集團的財報顯示,由于去年9月開始受到行業回暖和國內節能惠民財政補貼政策的刺激,華星光電的32英寸面板開始供不應求,實現經營性盈利。項目提前滿產,全年銷售液晶面板超過1000萬片,銷售總額達到72.68億元,凈利潤3.18億元。
基于此,3月25日,深紡織再次定向增發募資金14.71億元,全部用于增資盛波光電建設年產能1280萬平方米的偏光片二期項目。
價格優勢
來自京東方的消息顯示,隨著北京8.5代線的滿產運營,京東方液晶面板月出貨量已躍居全球第五,規模化優勢逐步顯現。而原材料國產化、本地化配套策略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成本也進一步下降。
君凌科技公司銷售工程師謝建軍對《新產業》透露,以偏光片材料為例,去年5月份的時候,從日本進口的小尺寸偏光片每公斤不到20美元,但是今年的價格已經漲到每公斤40元美元。
因此,國產的偏光片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在價格上也比進口偏光片每公斤便宜5美元。
該市場人士還表示,深紡樂凱的原大股東樂凱集團也已經實現了TN-LCD的TAC膜國產化,目前正在研發TFT用TAC膜和PET膜。如果研發成功,盛波光電的生產偏光片所用的原材料成本有望得到降低。
盛波光電市場部相關負責人,由于有了一期項目的經驗積累,二期項目公司會更加注意成本控制、增加訂單和人員的培訓。同時,公司還將從設備方面不斷改進設計,提升產品良率和性能,以更好地滿足面板廠商的需求。
“偏光片二期項目建成達產后,年產值將達26.81億元,年均凈利潤達2.05億元。”上述有關負責人說。
Displaysearch的數據統計,2012年國內液晶面板廠商對于偏光片的需求量為2209萬平方米。未來隨著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的逐步投產,2013年和2014年需求分別達到3186萬平方米和4345萬平方米,同比增速分別達到44.23%和36.38%。
李亞琴表示,從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多年發展液晶面板產業的經驗來看,隨著液晶面板廠家的逐漸壯大發展,玻璃基板、彩色濾光片、偏光片、驅動IC等上游產業也隨之得到了蓬勃的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