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市場分析 > 電子技術創新隨筆

        電子技術創新隨筆

        作者:葉鐘靈 時間:2012-11-20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之路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39103.htm

          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喬布斯和他的小小團隊了為數并不多的電子產品,主要包括iPod、iPhone和iPad等,便把諾基亞、惠普這些行業巨頭一一挑落下馬,把一個瀕臨破產的電子公司做成了全球市值第一的巨無霸。蘋果的不但產生了奇跡,也改變了世界,喬布斯被作為神來膜拜。喬布斯辭世已一年有余,斯人己逝,The king is dead,他的創新手法無解,乃人也,時也,運也,無論中外都認為幾乎是無法模仿復制的。

          幾十年前,人們(包括筆者)對貝爾研究所都崇拜備至,奉為“研究王國”,世界第一研究所,特別它研制成功的晶體管,開固體電子的先河,日本的創新應用,便奠定了“消費電子王國”的基礎。筆者定課題,寫報告,做講演,入專著,做過充分的宣傳,時過境遷,《金融時報》日前報導,“最近數十年,大企業中研究的組織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大型中央實驗室的時期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貝爾實驗室(Bell Laboratories)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一些國家經濟陷入低迷、名牌企業步入衰退,都對技術革新認識不足、措施乏力有關。想當年,1968年的日本后來居上,超越德國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1984年日本人均GDP超過美國。七八十年代的日本電子工業在世界上同樣風光無限,晶體管、集成電路發明在美國,應用在日本,日本消費電子產品橫掃世界,半導體技術和市場都曾超越美國,摩擦不斷。1985年,美、日、德、法、英的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簡稱G5)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簽訂了所謂“廣場協議”,使美國的最大債權國——日本受到重大打擊,對日本經濟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形成了90年代要命的日本泡沫經濟,至今沒緩過神來。在半導體領域方面,美國由政府出頭,政企各出資一半,建立了SEMATECH(半導體制造技術科研聯合體),針對日本致力于恢復美國在半導體制造領域的領先地位,取得了顯著成效。回頭看今天的日本技術革新動力衰退,固守平板電視和筆記本電腦,無緣平板電腦及智能手機,有媒體指出,索尼公司能開發出盛極一時的“隨聲聽”,為什么開發不出功能相仿的iPod,讓于了專攻電腦的蘋果公司?

          科學技術在人類創造物質文明的各種智力活動中已經獨立出來,并日益顯示出巨大的能動作用,成為生產力中一個居于關鍵地位的重要因素。對于一家公司企業而言,科技革新是“明天事業的保證”,如果不能和競爭對手保持同樣水平,那就好比是走在通向墓地的道路上。幾十年前美國管理思想家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即透辟指出:創新和營銷是企業僅有的兩項基本功能。日前3M公司CEO伯克利(George Buckley)在倫敦商學院的會議上也說:沒有創新,大多數公司將永遠無法超過基準(即最低)增長率。

          一般而言,企業領導對技術革新的態度有三:(一)反應型(reactor)――發現產品賣不出去才去研究新產品,顯然是一種落伍的做法;(二)計劃型(planner)――未雨綢繆,產品未到賣不出去之前就開始研究新產品,或可保業;(三)企業家型(entrepreneur)――富有創新精神,勇于棄舊圖新,開發高利潤產品。事實上,以松下為代表的往日許多日本企業以及今天的三星對新產品大都采取“me too”(模仿、跟進)戰略,減少風險,盡快攻掠市場。不過,我們也應該看到,時代正在發生變化,一種創新設計出來之后引來一窩蜂模仿的時代即將過去,真正以創新設計贏得市場地位和尊敬的時代正在到來。8月美國圣何塞聯邦地方法院判定三星侵犯蘋果6項專利,而向蘋果公司賠償10.5億美元的巨大侵權損失。目前,三星電子和蘋果公司在韓國、美國、英國、日本、德國、法國等9個國家圍繞30多項專利展開訴訟大戰。訴訟并未結束,三星也有反訴,美國保護主義抬頭,三星做法授人以柄,最終倒霉的或許是消費者。給人的另一教益是:不能滿足于做“山寨”,“山寨”沒有靈魂;不能滿足于做“代工”,“代工”沒有品牌。時間長了,“習性太重,永遠都在追隨”,何談創新!

          創新思維說來也并不神秘。《孫子兵法》有言:“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美國創造學奠基人奧斯本概括的創造思維規律大致也僅有下列8種:⑴用途延伸(手機到鐘表日歷);⑵修改(顏色、外觀);⑶放大(增高、加長);⑷縮小(短小輕薄);⑸替代(電子管顯示到平板顯示);⑹重新組合(材料、零件);⑺相反(正反對調、上下互換);⑻合并(混合、組合)。對比蘋果的創新,超出的并不多。

          有人提出,今日創新的體制應是:個人(小群)的點子(“創新”的另一英語為“bring a new idea”) ,國家的政策和資金(包括風險投資)支持和研究所設備的集成混合模式。創新的基本因素首先是人才,“知識產生價值”(knowledge is power),創新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發揮人才的積極性,挖掘人才的創新潛力,“智慧遇不到智慧(故要去行政化)就要生銹。”其次是慷慨投資,以半導體業為例,隨著工藝微小化的進步,幾十年來其研發費用在不斷提升:上世紀70~80年代半導體公司一般研發費與其銷售值之比約為7~8%,90年代提高到10~12%,本世紀最初10年即躍升到15%以上。2011年美國半導體公司的研發費總值占世界半導體公司全部研發費的一半以上,達57%,隨后依次為日本公司占17%,歐洲10%,中國臺灣8%,韓國7%,中國大陸1%(據此,我國確實太少了!)。再,創新者需要時間。谷歌公司以允許工程師有“20%的時間”(即每周一天)從事自己的項目,眾所周知,谷歌將近一半的產品都是在這“五分之一”的時間里誕生的。3M公司也允許員工有“15%的自由支配時間,其它公司也有這種做法的。目前IBM大約40%的員工、AT&T也有1/3的經理人不受辦公地點的束縛。美國已有不少公司遵守ROWE(Results-Only Work Environment)評價制度,“只看結果的工作環境”,僅以成果考核工作,顛覆了數十年來出勤才算工作的傳統。最后,信息是繼“人、財、物”之后的第四資源,信息的流通是科技傳播的主要媒介,也是投資最小而收獲最大的做法,有說搞出一種新產品往往是90%的信息加10%的創新。

          美國《哈佛商業評論》日前進行的一項調查表明:“一半受訪者預計中國將在未來10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經濟的領導者。同時則認為中國的創新還很落后,按受訪者的統計,只占10.4%,遠遠落后于美國46.3%。2012年2月,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銀行合作發布“2030年中國發展戰略”中包括了:實施基于市場的改革來增強經濟活力;加速創新;走向“綠色經濟”等。其實,中國在道理上早就明白了創新的重要性。在1995年舉行的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領導人就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如果自主創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術引進,就永遠難以擺脫技術落后的局面。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說是說到了,就看做到做不到了!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善右旗| 漠河县| 信丰县| 刚察县| 海晏县| 济南市| 清河县| 陆河县| 民乐县| 彰武县| 永安市| 莱州市| 寻乌县| 大连市| 客服| 芜湖县| 锡林浩特市| 温州市| 乡宁县| 万荣县| 泽库县| 洞口县| 昔阳县| 安国市| 白玉县| 宝丰县| 太谷县| 京山县| 新营市| 乐陵市| 吴江市| 凤庆县| 方山县| 新蔡县| 疏勒县| 洪泽县| 三门县| 新田县| 新龙县| 神木县| 油尖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