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實推動“中國芯”
——
誠然,核心芯片研發中急功近利的現象著實令人痛心,但筆者認為,我國制定的自主研發核心芯片技術的方向和目標絕對沒有錯,而且這種核心芯片技術的突破,離開國家的大力支持也是不可能實現的。
長期以來,我國在核心芯片領域受制于人,這不但不利于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而且嚴重威脅我國的國防安全。CPU作為半導體產業技術最密集、最具戰略價值的產品,我國發展CPU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但CPU位于產業鏈最尖端,其研發是一個異常艱難而漫長的過程,所需的投入和面對的風險,將是無法估量的天文數字,這使得企業在此面前只能望而卻步。因此,只有國家支持,才有希望從根本上打破瓶頸。
經過幾年的努力,中國核心芯片研發及產業化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但CPU的發展不會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與世界先進水平仍有著非常巨大的差距,核心芯片技術的突破,需要政府和業界有足夠的付出、堅持和耐心。因此,如何找到一條真正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CPU道路是目前的關鍵。
有專家認為,發展CPU核心技術產業,是一個社會系統工程,因此在大戰略上要分工,分成預研和產業化兩個戰場,國家應采用不同的政策予以扶持、引導和整合,對條件成熟的項目大量經費扶持做產業化,以產業化效益回報社會;對條件不成熟的項目少量經費扶持做預研。
也有專家建議,CPU的研發應與市場需求結合,對于目前需求增長迅速,市場壟斷程度不高的嵌入式CPU領域,國家應重點投入,支持一到兩家企業,應講求集中力量辦大事,以有限的資金求得最大的效果,避免“撒胡椒面”。而在難度較大的通用CPU領域,建議將其作為國家基礎科研項目,從較低的起點進行研發,主要目的是積累技術和專利。同時,作為國家性質的資金投入,應做好資金使用的全程監督和管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