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中國光伏產業的幕后推手
奧巴馬政策中,對新能源的支持力度有目共睹。2011年,他不僅僅親自去參觀美國光伏產品制造公司Solyndra,同時鼓勵美國銀行對該公司提供大量貸款,但美國公司并不爭氣,獲得貸款后沒幾個月時間就宣告破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38891.htm而與此同時,德國公司Solarword開始游說美國公司對中國光伏產品實施“反傾銷反補貼”的調查,引發了中美光伏產品的貿易摩擦。接踵而來的中美貿易戰并未因光伏產品而硝煙暫停,三一重工和華為在美再次遭遇意外,美國大選過程中,中美關系成為奧巴馬和羅姆尼辯論的重頭戲。自“雙反”開始,至華為和三一重工事件,中國實際上一直是奧巴馬手中的一張政治牌,政治意義遠大于經濟意義。
如今奧巴馬獲得連任,中美之間這場光伏貿易戰塵埃落定,就在昨天美國公布了最終裁決結果,再一次印證了中國這張政治牌的角色不會發生過多改變,而中美關系則會出現多邊博弈合作,有進有退,這在新能源領域的技術和產品方面表現將尤為明顯,出于慣性,奧巴馬連任,對中國的政策不會在短時間內發生實質性的改變,中國這張牌只是階段性的,中國是美國總統競選選型的一張牌,這張政治牌將隨著政治空氣一吹就過去了。
奧巴馬對新能源尤其是太陽能光伏領域存在著判斷失誤,這也給了中國機會,在今后的戰略合作轉型中,面對歐美,我們獲得了一次難得的機會。在這個機會里面,中國如何去做,將決定我們今后在新能源領域的主動與被動,這是中國做出決定的最佳時機。原因如下:
一、首先中美新能源領域的合作有進有退。奧巴馬的連任,中美貿易摩擦沒有辦法縮小,但自中國加入WTO以來,中國的路線始終是走國際化路線,從歷年來的經濟摩擦中看,中國都能頂過去。奧巴馬的連任,意味著新能源領域的政策將會繼續,中美光伏產品壁壘不會立即扭轉。在中美的進出口問題上,美國的高科技產品引進速度會放緩,但中國也到了需要思考尋求其它的出口產品,中國再也無法選擇粗放型產品出口了,我們需要考慮的是產品結構調整,同時尋求國內消耗。
二、奧巴馬不懂新能源。從光伏貿易戰來看,美國和歐洲都是不明智的,美國帶頭發起對中國的光伏產品限制,盡管從戰略上來看,美國的第一步確實高明,在這個時期,歐美的多晶硅出口已然獲利,不再需要中國市場。但在這個特定的時間節點上,奧巴馬犯下了錯誤,在這個時間把這份產業轉移出去,肯定不夠明智。這個戰略失誤,源自于他對太陽能技術的陌生,對本國太陽能熱發電的過度樂觀,現在將晶硅電池掃除美國市場,為時尚早。一句話,這是奧巴馬親手烹飪的夾生飯,歐美都在吃。因為現有的技術路線顯示,晶硅太陽能發電依然是最具優勢的,薄膜和熱發電在短時間內從成本和商業應用上都不具備和晶硅電池同等的應用優勢。SES公司掌握了世界上最先進的熱發電核心技術,因為無法承受高額的投資成本,今年宣布破產,這對美國的太陽能市場來說,實在不是一個好消息,光熱發電需要走的路還很長。有目共睹的是,中國的光伏產品具有的成本優勢幫助歐美削減了本國光伏電價補貼,提高了可再生能源比率。一旦限制進口中國光伏產品,歐美將不得不自食苦果,將削減下去的補貼再次補回去,同時倒逼中國不得不開啟國內市場。
三、中國此刻的選擇至關重要。縱觀美國對中國的政策手段,金融杠桿制約是一貫的,中國會延續江澤民時期的對美路線,大量購買美國國債,美國會繼續放開對中國的投資,但中國更愿意幫助歐洲,在歐美之間調整政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