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市場分析 > 拯救光伏產業從讓企業破產開始

        拯救光伏產業從讓企業破產開始

        —— 目前為止這個行業沒有一家企業倒閉
        作者: 時間:2012-09-13 來源:網易科技 收藏

           中國企業真正的挑戰并不是反傾銷案,甚至也不是很多專家所說的過度依賴出口市場———盡管這個問題也很嚴重,真正的問題是在企業預算軟約束下價格機制不再發揮作用:因為地方政府的各種隱性兜底,盡管產業已經是全行業虧損,但是到目前為止這個行業卻沒有一家企業倒閉,甚至還出現了政府財政為企業埋單的怪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36782.htm

          從這個意義而言,歐美的反傾銷只是讓企業的危機提早到來而已。只有當光伏企業開始破產時,市場才開始競爭———以前的市場,只不過是市場在競爭補貼。

          9月6日,歐盟委員會發布公告,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這是繼3月份美國宣布對我國光伏產品征收31.14%-249.96%的懲罰性反傾銷關稅后,中國光伏產業海外市場上傳來的另一個噩耗。

          為何要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單從法律而言,是其指稱中國產品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歐洲競爭對手以此為理由來尋求政府保護。但是用這個解釋還很不夠,一個很重要的理由是,為何在兩年或者三年前并沒有這樣的調查?而且從更廣的視野來說,更低的價格有利于歐洲的用戶,甚至可以說是有利于整個歐洲,那為何歐盟還是要發起反傾銷調查?不景氣的經濟形勢恐怕是真正的原因,企業對中國低成本產品的恐懼、民眾對失業的恐懼和政客們對選民的承諾等一系列因素,最終促成了這次歐盟的反傾銷調查。

          那么,如何應對歐盟的反傾銷調查,拯救危機中的中國光伏產業?法律上積極應對當然是一個必須的選擇。但是僅憑法律上的應對就能夠讓中國光伏企業走出目前的危機嗎?恐怕很難。

          讓我們先了解下中國光伏企業的形勢吧。2008年,我國前十位最大的光伏企業產能占全球的30%;在2010年,這一數字變成了50%;在2012年更是達到了63%。那么,這么多的產品都是哪里在消費呢?答案是歐美市場。據統計,2010年96%的光伏產品出口,2011年則是88%的產品出口。絕大多數產品都出口國外,導致國外市場一有風吹草動,國內光伏企業就花容失色。

          因為經濟形勢的緣故,近年來歐盟各國普遍減少了對光伏用戶的補貼,隨之受到影響的就是中國的光伏企業———沒有了政府對用戶的財政補貼,消費者自己購買產品就顯得不那么劃算,整個市場的容量立即減少。為了在這個市場中還能立足,光伏企業只好祭出價格戰這個利器:2010年硅片價格在26-30元之間,現在不足10元;2010年電池1塊多錢一瓦,現在不足5毛一瓦。由此產生的直接后果是,國內光伏企業的經營收益明顯惡化。

          從上市公司半年報結果就可看出,國內上市光伏行業的整體凈利潤率為0.6%,近九成公司中期業績出現同比下滑。另外據W ind資訊,78家光伏產業相關的A股上市公司中,有62家公司中報披露的凈利潤同比下跌。另據財報顯示,2011年度在美國上市的光伏企業全部虧損。

          這種全行業虧損的情況是怎么造成的?很多人解釋是因為無需競爭導致結構性產能過剩,這個解釋在某種程度上成立,但是如果仔細推敲,這個解釋并不成立。因為對于絕大多數的行業來說,競爭只會導致企業優勝劣汰,但現在的問題是光伏企業屬于全行業虧損。問題出在哪里?恐怕要出在不恰當的產業政策上。

          據統計,到目前為止,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均把光伏產業列為優先扶持發展的新興產業;600個城市中,有300個發展光伏產業,100多個建設了光伏產業基地。因為優先扶持發展,所以光伏產業也就有了各項優惠政策,在建設用地、銀行信貸等方面都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這樣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吸引了過多的資本投入這個行業,原本供不應求的市場因為在短時間內增加的企業而迅速出現了產能過剩。

          更為惡劣的是,即便中國光伏產業已經全行業虧損,還沒有企業因此而倒閉,不少地方政府積極為企業籌措資金,江西省新余市政府甚至以地方財政為江西賽維償還信托貸款。

          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去年曾發生過在一個月內有三家標桿性光伏企業連續倒閉。2011年9月1日,曾被寄予厚望的硅谷新星Solyndra宣布申請破產保護,1100名員工遭解雇。在此之前,兩家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商EvergreenSolar和SpectraW att分別于8月15日和19日相繼申請破產保護。

          在市場經濟中,企業破產是最為正常不過的現象,投資者正是通過破產釋放的信號將資源配置到其它更好的行業中去,從而避免了再次的浪費。

          也正是如此,中國光伏企業真正的挑戰并不是反傾銷案,甚至也不是很多專家所說的過度依賴出口市場問題——盡管這個問題也很嚴重,真正的問題是在企業預算軟約束下價格機制不再發揮作用:因為地方政府的各種隱性兜底,使得優秀的企業無法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盡管光伏產業已經是全行業虧損,但是到目前為止這個行業卻沒有一家企業倒閉,甚至卻出現了政府財政為企業埋單的怪事,這實在不是一個正常的現象!

          那么如何走出這一怪圈?取消政府托底,讓企業真正在市場中競爭,從而將那些在技術和成本上有優勢的企業遴選出來,這可能是接下來最為重要的一步。從這個意義而言,歐美的反傾銷只是讓光伏企業的危機提早到來而已。只有當光伏企業開始破產時,市場才開始競爭———以前的市場,只不過是市場在競爭補貼。



        關鍵詞: 光伏 太陽能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古蔺县| 山阳县| 武威市| 甘南县| 奉化市| 富锦市| 德令哈市| 犍为县| 金平| 建昌县| 濮阳市| 彰化市| 巴里| 沈丘县| 特克斯县| 屯留县| 报价| 上高县| 辽中县| 濉溪县| 庐江县| 长阳| 同德县| 上蔡县| 万载县| 河间市| 广平县| 贞丰县| 隆回县| 抚州市| 疏附县| 成都市| 墨玉县| 鹿邑县| 云南省| 安西县| 西吉县| 英超| 丰台区| 丽水市| 黑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