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電腦市場的發展現狀
(三)國內平板企業眾多,缺乏領軍企業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34453.htm自從蘋果掀起平板風潮后,大批中國本土企業也看好這個商機。根據粗略統計,中國目前已有超過百家品牌業者投入平板電腦市場,產品型號更高達六百個以上,并且每周都有新型號推出。
中國本土的IC廠商也相繼跨入此市場,如瑞芯微、盈方微、新岸線等都早已布局市場。珠海炬力、中星微等供應商也開始供貨,希望能在這個市場分到一杯羹。國內芯片主要供給二三線品牌和白牌市場。
根據深圳半導體應用聯盟針對中國二、三線品牌統計,2011年中國平板電腦芯片片出貨量為1400萬顆。白牌平板大多定位在中低端市場,出于價格的考慮,大多會選擇國內芯片供應商,如瑞芯微、君正、盈方微、全志等。另外,臺灣的威盛也是芯片出貨量較多的供應商之一。這些廠商大多有PMP、MP3等消費性電子處理器的經驗,在既有市場飽和的狀況下,轉而尋求平板新商機。其中以威盛2011年出貨量最多,達 450萬顆芯片。
僅次于威盛的是瑞芯微,2011年出貨量達350萬顆。瑞芯微在軟硬件優化、技術支持、低功耗方面做得不錯,芯片主打以低廉的成本實現3D游戲運行、高清視頻播放等功能,在低端平板電腦市場上占有重要地位。在2011年的CES上,瑞芯微展示了RK 29XX系列芯片解決方案,這個解決方案不僅在當年中國低端市場表現不錯,甚至一度進軍美國。2012年瑞芯微推出了雙核產品RK3066。
珠海全志的A10是2011年的一匹黑馬,依靠高性價比迅速把平板的價格拉了下來。A10熱銷的佐證是,在電子市場里可以輕松找到與該芯片配套的USB網卡。今年推出的A13去掉了一些不常用的接口,價格進一步降低。
中國本土品牌如聯想、e人e本、萬利達等平板電腦產品定位主要在中高端市場,原道、酷比魔方、昂達、紐曼等二線品牌,以及白牌則主打中低端階市場。
芯片廠商提供的完整方案使市場進入門檻大大降低,很多做山寨手機的企業開始做白牌平板。根據1Pad.cn統計,在深圳只要有10萬元資金就可以開一個組裝工廠,這樣的組裝工廠僅在深圳就有300家左右。開一套新設計的模具,成本也只有2-3萬元。這種單純組裝的小規模企業肯定與品牌無緣,只能是比拼誰的加工成本更低、交貨時間更短。在其他方面,包括主要元器件、PCB板、外殼的成本,則基本上是完全公開透明的。激烈的競爭使深圳的山寨平板企業從2011年鼎盛時期的2000家減少到500家左右。
在市場高速發展的同時,同質化現象日趨嚴重,似乎已成為電腦領域的硬傷。消費者發現,相同的系統、類似的配備,差別只在于品牌形象。
如今,平板電腦也似乎正在重蹈上網本覆轍。新穎的外觀、觸摸屏技術,與眾不同的應用,是平板電腦風靡全球的賣點,從市面上的銷售情況來看,娛樂應用已成為最大賣點。當這種新鮮勁過后,消費者更新換代的積極性就會變低。
除了在外觀、性能及應用服務上,消費者現在也開始注意尺寸。有調查顯示,比起iPad大尺寸屏幕,亞洲消費者似乎更喜好小尺寸產品。以中國消費者來看,7寸產品是最受青睞的,預估7寸平板電腦將占整體出貨量的60%左右。
根據易觀國際《2011年移動互聯網用戶調研報告》的數據,用戶使用平板電腦仍以游戲、影音等娛樂功能為主。從非蘋果產品的銷量變化上看,第3季度19.3%的增速遠小于第2季度64.8%的突飛猛進,也小于同期iPad2產品23.7%的增長幅度。
平板電腦市場增長放緩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用戶使用平板電腦仍以游戲、影音等娛樂功能為主,缺乏深入的用戶需求;另一方面,產品的競爭沒有跳出品牌和硬件的局限,消費者對平板電腦的認知更多依靠蘋果產品的發展和宣傳。
大唐電信以主打“定制化”的概念,想在差異化方面取得突破。其推出的平板電腦,根據企業不同的需求,在外觀上可采用專屬配色或印制公司LOGO等;內部軟體方面也可以量身訂做,整合辦公室軟體,提升工作效率。避開競爭激烈的個人用戶市場,以客制化的方式,轉而走向企業用戶,這可能是平板電腦廠商的一個新的發展方向。
聯想、戴爾等一線品牌企業,更多考慮從教育、辦公、運輸、零售等行業應用入手,開發一些高利潤的定制產品。
(四)Android陣營呈現碎片化特征
Android是一個免費開源的應用平臺,雖然可以迅速占領市場,但也造成了今天的重重問題。艾瑞調查數據顯示,2011年全球Android開發者數量達100.1萬名,到2012年開發者數量增至約220.8萬名。超過63% Android開發者最為頭疼的問題是“終端碎片化”,即成百上千個終端的規格和性能各不相同,其次是版本不兼容、分辨率多樣化、支付困難和應用商店過多等問題。同時,只有13.8%的軟件開發者對收入情況表示滿意,而感覺較差甚至很差的開發者接近71%。
Android 系統由谷歌開發,以開源軟件方式免費提供給全球手機和平板電腦廠商,外部廠商可以自由修改定制,這導致市場上的 Android 系統版本十分凌亂,缺乏統一管理也導致 Android 平臺上出現了大量吸取用戶話費的惡意應用。面對業界長期抱怨的 Android 平臺碎片化問題,谷歌似乎仍未找到解決的良方。
Animoca是香港的一個應用開發商,它的應用已經有7000萬下載量,為了讓應用有最佳的表現,他們購買了400多款手機對應用進行質量測試。據Animoca母公司Outblaze CEO稱,他們在網絡上已經檢測出有600多款不同的 Android 設備,有很大的一部分設備在市面上已經無法買到。
Android的碎片化主要表現在,各個廠商都要搞一套自己的硬件平臺、用戶UI、應用商店、服務。在用戶界面上,HTC有Sense,華為購買了SPB Shell,三星有TouchWiz。在屏幕尺寸、按鍵設置、接口上,各家不盡相同。而且各家都在運營和維護應用商店。Android的碎片化,使各個廠商沒法形成可與蘋果抗衡的規模優勢。
隨著 Android 終端的迅猛發展和普及,越來越多的應用與終端的不適配導致的 App應用不能安裝、程序崩潰、意外終止等問題越來越多地困擾著廣大的用戶,也是終端廠商遭到投訴最多的一類問題,糟糕的口碑也使得愈加激烈的終端市場競爭雪上加霜。另一方面,大量終端廠商的低成本、低配置Android終端,以異常迅猛的趨勢覆蓋國內二三線城市、中亞和非洲國家市場,使得應用和終端的不適配問題迅速國際化。據獨立第三方測試機構Testin的數據表明,目前中國主流的App應用對Android系統的適配率不到70%。同時,有接近半數的應用存在缺陷,主要體現在無法安裝、點擊后閃退、啟動時間超長、UI錯位、運行不穩定、與其他應用程序沖突等問題。
圖8,Android 4.0應用適配主要問題 (數據來源:Testin)
電容屏相關文章:電容屏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