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真實視覺世界的3D顯示技術
斜向柱狀透鏡式及斜向視差光柵式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31594.htm傳統直式柱狀透鏡及直式視差光柵屏幕多視角3D顯示技術,因會大幅降低3D影像水平方向分辨率,3D影像只有全畫面分辨率的1/N(N為視角數)。于是有斜向柱狀透鏡式(Slanted Lenticular Plate)及斜向視差光柵式(Slanted Parallax Barrier)的技術產生,此技術可將分辨率降低的比例適當分配在垂直及水平方向,以提高整體3D影像的畫質。兩種技術各有多家廠商使用,尤其是斜向視差光柵式技術。制作簡單且成本低,從3D手機、3D數字相框等小型產品到多人觀看的大型3D數字廣告牌都有產品應用推出。
自動觀者追跡式
自動觀者追跡式3D顯示技術,結合攝影機追蹤觀者眼睛來自動動態調整左右眼影像視角以跟隨人眼位置,由于只產生兩個視角,可提供較好的3D分辨率,適合單人使用,較偏重在特定專業應用上。
空間體積式
上述眼鏡式或裸眼式3D顯示技術都是以平面屏幕依兩眼視差原理讓視覺感知3D的立體影像,3D顯示最多就是在屏幕前180度的范圍,我們將其稱為平面式3D立體影像。而空間體積式3D顯示及全像式3D顯示技術,則是以光學的方法在空間中產生3D影像,視覺類同具體存在的3D物體,我們將其稱為為空間式3D立體影像。空間式3D立體影像需要的數據量龐大且需要高速的影像處理,相對技術難度高很多。空間體積式3D通常是以360度環繞中心投射及反射影像技術,利用人眼視覺暫留的特性,觀者可看到360度具體3D立體影像。此技術通常需要運用快速360度旋轉的機械動作,機械旋轉所產生的振動與噪音,以及中心軸的穩定度,都是需克服的技術問題,由于機械結構的關系,此技術也不易做到大的3D影像顯示。
全像式
至于全像式3D顯示技術,雖然可以提供較理想的3D視覺效果,國際上有很多研究機構在發展,不過由于技術難度甚高,仍屬實驗室研發階段。據了解,日本正發展以全像式3D顯示為核心的高擬真通訊技術,預定產品化時間為2025年。

傳輸
3D拍好了到底怎么樣傳輸?目前有幾種方式,一種是兩個都是高清的SDI傳輸,將來要用3G的方式,1080 50p只是3G中的一種方式。用兩路傳輸會碰到傳輸時延問題和爭議問題,現在的方式是通過兩個SDI的方式,一個是左眼的信號,一個是右眼的信號,會出來兩個測試的信號。建好系統和檢測設備以后,通過左右眼的信號檢測整個通道。需要注意有沒有把左右眼信號搞混,包括有沒有通道之間的延時,如果通道之間有延時會造成錯位,3D效果就會有很大問題。
前不久美國實驗室有一個傳輸的規范,傳3D的信號有兩種方式,一種是3D的左眼右眼并列傳,通過壓縮。這種方式適用于1080i隔行掃描格式,左眼在水平方面壓縮一半,右眼在水平方向壓縮一半,類似于1080i的畫面,通過MPEG2和H.264去傳輸,經過解碼器把左眼跟右眼信號分別解碼出來,這時的水平只有一半,再做上變換,得到的畫面就是1080i,出來的即是左右眼的信號。720p的方式是上下的,上部分是左眼,下部分是右眼,這樣出來的還是720p的畫面,現有的系統同樣可以傳左右眼的信號,定義多少行到多少行是左眼,多少行到多少行是右眼,接收的解碼器同樣可以把左右眼解出來,通過電視機顯示出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