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智浦實現戰略轉型 “為中國設計”
2012年3月,恩智浦(NXP)半導體執行董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Rick Clemmer訪問上海,向《電子產品世界》等媒體介紹了其戰略轉型,專注的四大領域,并希望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設計”、“為中國設計”的跨越愿景。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31058.htm
*恩智浦的優勢在于很多技術都是抗經濟周期的。
*恩智浦的目標是在所擅長的技術領域,規模必須要大于排名第二的公司1.5~2倍左右。
*恩智浦已經達到了一個比較穩定的區域。
*恩智浦只做32位ARM平臺的微控制器(MCU),著重工業用途。
*當LED成本是CFL1.5倍時,或者說超出50%時,那時會真正影響市場購買。
成長動力是什么?
問:貴公司去年第4季度到今年1季度增長了7%,而很多半導體同行卻下降了,甚至-20%~-25%,請問你們的增長是來自哪方面?
答:主要推動力來自于兩方面,一是恩智浦在安全技術,特別是在ID (智能識別)相關的安全技術上,實現了兩位數增長。
二是恩智浦之前一直在與一些汽車廠商進行設計項目合作,現在終于花開結果,加速了部署。一個例子是美國第二大汽車廠商與恩智浦在門禁、無線鑰匙方面已經取得了突破。
問:面對此輪經濟低迷,貴公司的策略是什么?
答:現在全球經濟形勢總體上非常低迷。但是恩智浦的優勢在于很多技術都是抗經濟周期的,包括最近所贏得的幾個大單與項目;在移動互聯方面的一些技術,實現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汽車等領域的互連,這些技術在現在的經濟背景之下很具活力。
實現了成功轉型
問:恩智浦2006年由私募基金聯手收購退市,2010年又上市。您2009年出任恩智浦的總裁,您認為現在恩智浦轉型到了什么樣的階段?您的發展戰略是什么?
答:恩智浦的轉型確實已經花開結果。恩智浦在資本結構上已經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轉型,從當初恩智浦從飛利浦公司切分出來時的65億美元負債到如今降至30億美元,大幅度減少的負債水平說明恩智浦的資本結構調整是成功的。
講到我為恩智浦公司帶來的影響,最主要是在戰略上。我希望恩智浦能夠更為專注地發展,比如在技術上,恩智浦專注于擅長的技術。例如在汽車門禁方面,除豐田以外所有的主機廠都在用恩智浦相關技術。恩智浦在車載網絡收發器方面的市場份額是55%~60%,排名第二的市場份額只有15%。所以恩智浦的目標是在所擅長的這些技術領域,規模必須要大于排名第二的公司1.5~2倍左右,這樣能使恩智浦可以有更多的現金來投入研發。
目前恩智浦專注在四大主題:節能環保,移動互聯,安全技術,醫療保健。
問:專注是否意味著越做越小?
答:不是。在半導體行業機會很多,并且都是很大的機會。因此最重要的是決策,你要決定自己放棄什么,一旦你定下來放棄什么之后,資金、資源就可以比較專注在一些真正的經營點上。
問:貴公司為何出售了手機、數字電視和機頂盒等熱門業務?
答:講到手機業務,這確實是急流勇退的很好案例。在當時,全球的手機公司大約是5~10家,但是為他們配套的半導體廠商則有20余家,因此該領域顯然競爭過于激烈,而且研發的投入要求又非常之高,對于恩智浦來說是相當嚴峻的,因此我們決定收窄這個陣線,可以釋放出更多現金。這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
關于數字電視和機頂盒技術,恩智浦很早就意識到這是一項非常艱苦的業務。因為它的利益很薄,且行業周期性又非常強,與公司既定的策略目標很不一致。因為恩智浦的策略是要著眼于具有技術領先性,并且可持續發展的特色業務,因此退出那些業務也是策略性考慮。
問:近幾年,恩智浦不斷通過出售自己的業務,然后專注于專長業務,下一步還會出售哪個部門的業務?或者進入某個新的市場?
答:你這個判斷對于整個半導體行業比較適用。例如在過去5年間,半導體業很多廠商基本都是這樣的做法。
而對于恩智浦來說,我們已經達到了一個比較穩定的區域,不需要通過外部收購。也許在一些工程設計資源上、在某些技術上不排除收購的可能性,但是在一些企業級的新業務方面,暫時沒有這方面打算。但我們相信,可以實現跑贏市場1倍或者說50%以上的增長目標。
問:您是美國人,如何成功地領導了一家歐洲半導體公司?
答:要強調的是恩智浦并不是一個典型意義上的歐洲半導體公司,其實恩智浦只是總部設在荷蘭的全球半導體公司。之所以總部設在荷蘭,主要是出于節稅目的。因此,恩智浦并不存在傳統歐洲半導體公司所遇到的困境。正如剛才所介紹,恩智浦在中國的銷售額已經是恩智浦全球排名第二的德國市場銷售額的3倍,可見恩智浦在中國具有更好、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中國市場策略
問:您提到恩智浦更像中國企業,跟中國本土的芯片公司有什么不同?或者與跨國的企業相比,恩智浦的優勢是什么?
答:首先,恩智浦的根基更為扎實。恩智浦的前身是飛利浦半導體,飛利浦在中國有50余年的耕耘,這樣的根基和口碑給恩智浦帶來的益處不言而喻。
另外,在中國,包含獨資及合資企業,恩智浦擁有近8000人的員工規模,可以確保恩智浦在中國更為快速拓展業務。在技術層面上,恩智浦實現的是差異化競爭,包括非接觸式的銀行卡技術,可以幫助中國的銀行業在信用卡方面迎來新一輪機會,像這樣的技術就不屬于恩智浦跟競爭對手直接交鋒的技術。
問:如何從“中國制造“往”中國設計”、“為中國設計”的轉型?
答:這里分享兩點。第一,毫無疑問,恩智浦在中國會不斷地投入恩智浦全球技術資源,以更快發展中國市場;與此同時,恩智浦也會加強與合作伙伴、分銷渠道的合作,從而為廣大用戶和數以萬計的客戶提供技術支持。
第二,恩智浦一些業務部門也完全可能會將其管理總部設在中國,以支撐“中國制造”到“中國設計”,或者是“為中國設計”的轉型。
問:恩智浦對中國的“十二五”規劃有著比較深刻的理解,在這樣的一個機會面前,恩智浦面臨的最大的挑戰是什么?
答:在“十二五”規劃中,恩智浦看到的只有機會,沒有挑戰。
在汽車門禁技術方面,除了豐田以外,都在用恩智浦技術,在中國在混合動力到電動車發展進程中,恩智浦一定會抓住這一重大機遇。
另外物聯網有一個重要環節是安全交易,在安全交易上,恩智浦是唯一一個能夠實現在NFC基礎之上,帶來真正安全交易的廠商。在這樣的細分市場上恩智浦是有絕對領先的優勢,在每個細分領域,恩智浦都要超出市場第二位1.5~2倍。
技術策略
*MCU
問:恩智浦現在主要是跟ARM合作,現在很多半導體廠商跟ARM有戰略合作,恩智浦的MCU怎樣做差異化?
答:恩智浦在ARM平臺上更為專注,恩智浦只做32位ARM平臺的微控制器(MCU),著重工業用途等。這樣的單平臺策略可以使恩智浦在微控制技術上更具有專注度。此外,恩智浦對合作客戶也更為慷慨。比如在Demo(演示)板方面,恩智浦給客戶提供免費的ARM微控制器使用的emWin圖形庫,幫助他們為圖形LCD設計提供高級支持。再者,恩智浦也非常注重產學研合作,特別在大學層面上,恩智浦舉辦了MCU年度設計大賽等活動,普及相關技術,幫助大學生、研究人員積累相關應用經驗。
恩智浦的32位ARM平臺單片機與競爭對手在相同的成本架構上,卻能實現最小的封裝和最大的性能,可以說它的馬力更為強勁。
*NFC
問:2012年,貴公司在NFC業務方面有一些什么打算?
答:關于NFC(近距離通信),要強調一個數字,現在已經采用了NFC技術或者是已經進行相關設計的設備已經有130余款,包括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最早在一年多前,谷歌錢包使用恩智浦的NFC技術,在那以后運營商又更多地要求手機廠商去跟進NFC技術。我們非常看好NFC技術,包括其良好的應用性及安全性。
*LED
問:LED照明和CFL,兩者之間究竟是怎樣的一個關系?
答:我個人仍舊認為,今后LED燈將替代CFL(冷陰極熒光燈)。目前CFL仍有相當大的市場機會,最主要是因為成本比較低廉。一年半之前,LED的成本是CFL的10倍左右,盡管LED節能達75%到80%,但是由于成本太高,所以在以往CFL占絕對上風。但是現在形勢有點逆轉,因為CFL遇到稀土問題這個不利因素。
而LED在成本方面,其下降速度快于CFL成本下降速度,目前LED成本是CFL成本的大約4到5倍左右,因此形勢開始稍微有所扭轉。我個人估計是,當LED成本是CFL1.5倍時,或者說超出50%時,那時會真正影響市場購買。當然,工業客戶已經全面使用LED,只是對于家庭客戶,他們在成本上會考慮更多。
*NFC用于智能家居/照明
問:NFC在智能家居和照明的應用如何?
答:恩智浦在解決方案上也具有領先性,因為恩智浦所提供的既包括照明驅動器,也包括WiFi的智能管理方式,從而真正確保智能家居的電能管理的易用性,更快實現節能。
另一方面,恩智浦的智能照明整套成本大約是幾百歐元左右,但是其他一些傳統智能家居或者照明廠商的一套技術成本更高,這是恩智浦的一個優勢。
*醫療保健
問:您提到醫療衛生領域是最具前景的細分市場,能否詳細介紹一下?
答:關于醫療市場的展望,我們覺得在未來10年間,醫療市場將有迅猛發展,雖然說目前它的起步規模還不是非常大,但是隨著人口壽命的延長,一定會在醫療衛生方面有巨大需求。
恩智浦主要的一個技術是獨特的DSP設計,運用在助聽器、人工耳蝸領域。恩智浦采用的是感應式的射頻技術,而不是傳統的磁性感應技術,所以在路線上恩智浦具有比較獨特的優勢。
問:在醫療衛生領域,恩智浦和飛利浦的競爭和合作關系如何?
答:這純粹是一個供求關系,供方和客戶的關系,飛利浦已經不再做半導體,恩智浦是專做半導體,飛利浦是我們的客戶。
照片 Rick與筆者的合影
小結
六年來,從私募到上市,NXP走過了一條發展技術和重視投資回報相互糾結的道路,并且最近2季度獲得了可喜的成長;這六年來,也是全球半導體業也處于轉型期,從技術導向到應用/客戶導向,分拆重組十分活躍。
經過艱苦的六年調整,恩智浦的發展思路逐漸清晰,專注于四大應用領域,產品注重抗經濟周期,重視“為中國設計”。
相信在Rick的領導下,恩智浦會迎來新的增長階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