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年度我國光伏行業的盤點
對整個光伏行業而言,2011年是一個可以讓每個光伏人記住的年份,也是一個雜糅著光伏人各種情緒的光伏情感年。因為這一年之中,光伏產業歷經了各種傳奇,嘗遍了驚喜、驚慌、驚奇的各種滋味。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28203.htm2011年第一、二兩個季度,國內光伏行業延續著上一年的熱情,投資節奏仍然處于亢奮之中,增產、擴容依然是光伏行業最熱的關鍵詞,而在三、四季度,一切似乎在瞬間出現了急劇逆轉。隨著各上市公司慘淡季報出臺,以及國內外市場環境的風云變幻,光彩四溢的光伏行業頓時陷入黯然。
在上游市場,國際多晶硅價格持續下降直逼生產成本,使得國內多晶硅行業遭到致命打擊,國內多晶硅行業幾乎全面停產,企業游離生死線上;與此同時,下游市場日子也并不好過,國際市場的變幻莫測、各國補貼政策不確定性的增加,以及國內光伏企業集體所要面臨的“雙反”調查,嚴重打擊了光伏企業發展的勢頭,國內企業不約而同地放緩或停滯了發展步伐。
上半年的瘋狂、下半年的慘烈,讓依舊稚嫩的光伏行業歷經了成長的喜悅與磨難。盡管如今的光伏市場上空依然籠罩著揮之不去的陰霾,業內悲觀情緒的蔓延似乎讓這個朝陽產業迷失了發展方向,但正如施正榮所言,光伏行業陷入暫時的低谷期,光伏行業是不會破產的,未來的光伏產業必將在經歷陣痛與堅守之后迎來光明。
本期太陽能版將對年內光伏重要事件與發展趨勢進行一個較為全面的梳理,以期與讀者共同把脈光伏產業,因為我們懂得此刻的光伏產業“信心比黃金重要,堅守更加彌足珍貴。”
1、一個省份半年新增78家,民企投資潮涌向光伏
由于國內傳統制造業利潤空間逐漸壓縮和光伏業較高的毛利率,民資實力雄厚的浙江省再次出現了新一輪光伏擴張熱。光伏業組件毛利率往往能達到15%-35%,即使一些技術不過關、規模不夠大的企業,毛利率也仍然能達到8%-10%,這對眾多毛利率在5%左右徘徊的浙江制造業企業具有十足的吸引力。浙江太陽能行業協會一組數據顯示,半年內新進入光伏行業的浙江企業達78家之多,且多成立于2010年9月后,其中65%的企業都切入了組件環節的生產。新進成員幾乎全部都是小規模投入,沒有一家的投資金額達到8億元人民幣,而8億元規模的投資額,正是投資一條產能千噸級多晶硅生產線的基本資金量。
點評
盡管光伏經歷了2008年多晶硅的滑鐵盧般的教訓,仍沒能擋住新進入者的腳步。很多企業成本價高于歐洲市場價,陷入“未投產已先虧損”的窘境。在光伏這個新興市場上求發展,僅有資金還不夠,還要選擇進入的時機。
2、鑄錠法生產類單晶,多晶硅工藝獲重大突破
多晶硅工藝路線獲得重大突破,類單晶硅工藝路線漸成多晶硅企業選擇的主流技術路線。單晶硅與多晶硅兩者相比,單晶硅轉換率令多晶硅難以追趕,多晶硅鑄錠規模也讓單晶硅望塵莫及。據測算,直拉單晶的工藝成本是每公斤160元左右,多晶硅鑄錠工藝成本是每公斤60元-65元左右,從品質上比較,直拉單晶轉換率可以達到18.5%,多晶硅一般在14%-17%左右;所謂類單晶技術,就是用多晶硅鑄錠方法生產接近單晶轉換率的產品技術路線。采用新鑄錠技術生產的準單晶硅產品不僅轉換率可以與單晶硅媲美,而且可以大規模生產。
點評
自光伏市場啟動以來,單晶硅與多晶硅憑借各自的優勢,在市場份額上平分秋色,保持共存態勢,但隨著類單晶產品的技術突破,這種市場格局將面臨分解,未來,類單晶產品技術成為多晶硅行業的主流技術的發展趨勢明顯,并將成為行業的選擇方向。毫無疑問,技術革新永遠是光伏行業的主旋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