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市場分析 > 2011年:中國物聯網的得與失

        2011年:中國物聯網的得與失

        作者: 時間:2012-01-16 來源:新聞宣傳處 收藏

                第十三屆高交會上,成為最大熱點。會上有消息稱,在資金投入上,由國家發改委牽頭,聯合工信部、財政部設立的專項基金,在“十二五”期間將達到百億元;重慶市提出到2015年將完成產業投資390億元、產出突破1500億元;福建省提出到2012年全省物聯網相關產業產值將達到300億元以上。與此同時,物聯網產業的種種不足也已暴露出來,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工信部副部長楊學山就在會上提出,中國物聯網迫切需要突破核心技術、建立產業標準體系,也對一些地方盲目投資、圈錢圈地的行為提出了警醒。總之,細細梳理2011年物聯網的發展,得失相隨,喜憂參半,我國物聯網產業呈現出明顯的“有產業基礎,缺核心技術”的特征,整個市場機遇與挑戰并存。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28157.htm

        得:產業基礎立

                2011年作為“十二五”開局之年,政府明確提出要把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為先導型、支柱型產業,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在國內的比例將達到8%左右,物聯網作為新一代新興產業的發展重點之一,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據中國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發布的《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年度藍皮書2011年版》分析:“2011年中國物聯網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2500億元,到2015年中國物聯網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75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0%,市場投資前景巨大。”

        推戰略

                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已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2010年,物聯網等新興戰略產業首次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再次強調,要“推進物聯網研發應用”。2011年4月,財政部出臺《物聯網專項基金管理辦法》, 6月又修訂了《基本建設貸款中央財政貼息資金管理辦法》,增加了為物聯網企業提供場所服務的貼息。可以預見,未來中長期內,物聯網將持續成為國家推進信息化工作的重點,政策支持力度可望繼續加大。2011年11月16日至21日,第十三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在廣東深圳舉行,工信部科技司一位負責人透露,由工信部牽頭制定的《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物聯網規劃》)將在近期出臺,規劃將從產業、財稅等方面,提升物聯網產業發展水平。根據《物聯網規劃》,“十二五”期間,國家將重點建設10個物聯網產業聚集區,培育100家骨干企業,重點培育一批影響力大、帶動性強的大企業,做好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孵化和扶持工作,加強產業聯盟建設,逐步形成門類齊全、協同發展、影響力強的產業體系。

                同時,廣東、江蘇、浙江、福建、北京、上海、重慶、江蘇無錫等地方政府也積極發布了大力發展物聯網的規劃。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有28個省份將物聯網作為新興產業發展重點之一。種種情況表明,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已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

        立產業

                物聯網產業鏈初步形成。經過業界的共同努力,國內物聯網產業鏈和產業體系初步形成,產業規模快速增長。目前,我國發展物聯網所需的自動控制、信息傳感、射頻識別等技術和產業都已成熟或基本成熟,通信運營商和系統設備提供商達到世界級水平,下游應用不斷拓展。目前,物聯網已較為成熟地運用于安防監控、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物流等。易觀國際數據表明,2010年物聯網在安防、交通、電力和物流領域的市場規模分別為600億元、300億元、280億元和150億元,預計到2015年將分別增加到1500億元、1000億元、1100億元和650億元。

                國內物聯網產業呈現出電信運營商、高校、科研機構、傳感器企業、系統集成、應用軟件開發等環節迅速聚合聯動之勢。隨著產業規模的不斷壯大以及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產業鏈之間的分工與整合將隨之進行,區域之間的分工協作格局也將進一步顯現。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物聯網無疑具有很大的發展機會,但它從起步、成長到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尚需一個長期的培育過程。從目前來看,感知層面的技術、網絡設備企業將提前分享市場增長收益。

        成格局

                我國物聯網已形成四大產業空間格局。物聯網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發展領域,發展物聯網產業不僅是提高信息產業核心競爭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升社會信息化水平的重要舉措,也成為各地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推進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區四大區域集聚發展的總體產業空間格局,其中長三角地區作為我國物聯網技術和應用的起源地,產業規模位列四大區域之首。賽迪顧問近日發布的《中國物聯網產業地圖白皮書(2011年)》報告顯示,環渤海地區是國內物聯網產業重要的研發、設計、設備制造及系統集成基地。長三角地區則主要定位于產業鏈高端環節,從物聯網軟硬件核心產品和技術兩個核心環節入手,實施標準與專利戰略,形成全國物聯網產業核心與龍頭企業的集聚地。珠三角地區著眼于物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以及農村信息技術應用等方面。中西部地區物聯網產業發展迅速,各省份重點培育物聯網龍頭企業,大力推廣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報告指出,未來我國物聯網產業空間演變將呈現三大趨勢:產業發展多點開花,熱點地區不斷涌現;產業分布星火燎原,二三線城市紛紛投身物聯網產業;產業演變合縱連橫、區域分工進一步顯現。對此,賽迪顧問建議,由國家物聯網產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龍頭企業共同制定全國物聯網產業區域布局規劃,科學引導物聯網產業的區域布局。

        失:核心技術缺

                在看到國內物聯網產業穩步發展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的物聯網產業發展還存在諸多問題。綜合來看,一方面,我國物聯網產業鏈仍不夠順暢,物聯網應用需求層次偏低,商業模式不清晰,整個產業鏈的資源共享也明顯不足。另一方面,政府多層面的政策投入仍是推動我國物聯網現階段發展的最強動力,國家及各地政府仍需加強對物聯網在政策、資金、試點工程等諸多方面的扶持。

        缺標準

                行業標準亟待統一。我國與美歐日韓等同為物聯網技術領先國家,是物聯網國際標準的主要制定國之一,在建立自主標準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并有主導標準的機會。在政府的重視下,我國在傳感器網絡接口、標志、安全、傳感器網絡與通信網融合發展、泛在網體系架構等相關技術標準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進展,具備攻堅物聯網國際標準的能力。不過,在物聯網總體標準體系建設方面,目前國內外并沒有形成統一標準。政府主導的物聯網標準體系,如總體架構、標志體系、信息安全、數據接口等,要形成標準至少需要兩年時間。

                物聯網是多設備、多網絡、多應用、互聯互通、互相融合的一張大網,相關的接口、通信協議都需要有統一的標準來指引。目前,我國物聯網產業以閉環應用為主,企業在較為成熟的應用領域各自為戰,產業較為分散,其根本原因是,物聯網產業缺乏統一標準,新領域缺乏成熟的商業模式。公司業務以定制項目為主,缺乏可復制性;企業之間沒有標準接口,無法共享資源。以智能交通和智能物流為例,兩者在車輛定位、道路信息和線路指引方面存在較多的業務重疊。因為缺乏統一標準,信息很難在交通管控部門和物流企業之間共享,造成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另以標簽為例,不同應用對標簽的頻率、傳輸距離等技術指標的需求各有不同,生產企業缺乏統一標準。

        缺技術

                核心技術缺位。縱觀我國物聯網的技術創新,相當一部分是在原有信息化技術基礎上的深化和發展,通過增加新功能,使之具備物聯網特性。但由于這不是從無到有的原生態創新,所以也很難形成核心技術,導致大量采用國外技術,在專利方面受制于人,在信息安全方面沒有保障。比如,傳感器芯片作為傳感網技術的核心,從技術到制造工藝,我國均落后于美國等發達國家。更導致物聯網數據采集環節的傳感器、電子標簽的成本過高,從而拖累整個物聯網行業的發展。在第十三屆高交會上,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長李力也表示,目前,我國物聯網企業核心技術和高端產品與國外差距較大,高端綜合集成服務能力不強,缺乏骨干龍頭企業,應用水平較低,且規模化應用少,信息安全方面存在隱患等。

        缺統籌

                各地在物聯網建設上存在重復投入、無序發展的問題。雖然我國各地政府機構正在積極地開展物聯網相關產業發展工作,建設了園區、成立了產業聯盟,但是全國范圍內尚未進行統籌規劃,部門之間、地區之間、行業之間的分割情況較為普遍,缺乏頂層設計,資源共享不足,加上規劃意識不強、協調機制薄弱,凸現出難以形成產業規劃、研究成本過高、資源利用率過低、無序重復建設現象嚴重的態勢。

                2009年11月底,江蘇無錫市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中國傳感信息中心)正式獲得國家批準。這是全國第一個國家級的物聯網產業園,不過幾個月之后,上海、杭州、廣州、北京等地就都高調宣布要大力發展物聯網產業。除了上述城市外,廣東深圳、重慶、天津等多個重要城市也都先后提出建立物聯網基地或產業園區。對于一線大城市的“物聯網發展行動”,一些省會城市甚至地級市也不甘落后,已明確表示要建立物聯網產業園。根據各地的規劃,物聯網的產值預測數字也越來越高,有些地方的預測產值已經達到讓人吃驚的程度。這不禁讓人增添了幾分擔憂。

        缺后勁

                政府政策驅動型的物聯網產業面臨后勁乏力的威脅。在光鮮的數字背后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那就是各地目前的物聯網項目多是由政府埋單。無錫市副市長談學明在2011年10月20日召開的第二屆中國國際物聯網博覽會上稱,目前無錫的絕大多數物聯網項目都由政府埋單,整個物聯網產業離真正的商業化運營還有較大距離。而這并不是無錫一個地方的“特色”,就我國整體而言,政府投資成為很多物聯網項目的啟動資金。根據2010年發改委和工信部出臺的物聯網發展的系列支持政策,到2020年之前中國已經規劃了3.86萬億元人民幣的資金用于支持物聯網產業的發展。除了不惜重金投向物聯網外,政府還直接參與了物聯網項目的推廣,成為物聯網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物聯網應用領域十分廣泛,很多行業應用具有很大的交叉性,但這些應用分屬不同的部門,要發展物聯網應用,在產業化過程中必須加強各個領域的互動。中小型企業因資金問題以及為了規避風險都選擇了政府出資的項目。然而,以市場經濟理論及各種成功新興產業的發展軌跡經驗而論,“政策驅動”的產業發展不具備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物聯網最終的持續發展還得依靠“市場驅動”。物聯網的發展涉及復雜的產業鏈環節,只有各環節協同發展、共同投入,才能帶動產業鏈健康成長。

        物聯網相關文章:物聯網是什么




        關鍵詞: 物聯網 RFID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苍山县| 东源县| 大方县| 牡丹江市| 元谋县| 沙洋县| 克东县| 龙里县| 淮安市| 临邑县| 敦煌市| 鄂托克旗| 永嘉县| 尼玛县| 女性| 长宁区| 大连市| 天全县| 从化市| 蓬莱市| 分宜县| 延吉市| 项城市| 洮南市| 房产| 桂平市| 龙井市| 乌鲁木齐县| 兴安县| 木兰县| 南岸区| 清徐县| 紫金县| 伊宁市| 泰顺县| 平乐县| 岚皋县| 无极县| 高青县| 张家界市| 隆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