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AN芯片業者發展動態
——
一、 前言
WLAN芯片的技術發展從最早的芯片組模式,進展到可節省成本的單芯片,再到目前的小型化技術,而在WLAN逐漸為可攜式產品采用后,低耗電亦是未來發展的重點技術;隨著WLAN逐漸進化,亦直接擴展了WLAN的應用領域。展望未來,預期在新技術的帶動下,除了主流的信息相關產品外,消費性電子與通訊應用亦將在WLAN的應用上占有一席之地;而在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應用的擴展下,整體芯片市場仍將保持穩定的成長。
二、 內容
就臺灣WLAN芯片業者的發展而言(見表一),不同于國外業者大多擁有自家完整的單芯片或芯片組解決方案,臺灣業者在射頻方面的能力相對較弱,除少數業者擁有完整芯片組解決方案外(如:瑞昱、雷凌、華邦),其它基頻芯片業者如:硅統、益勤、威瀚等公司,通常以搭配其它公司(如達盛、絡達)的射頻芯片形式出貨。
而在標準技術能力方面,目前臺灣芯片業者已逐漸追趕上國際大廠,并且開始積極參與產業標準的訂定。瑞昱、雷凌、益勤、絡達等業者于2005年10月加入由Intel主導的先進無線網絡聯盟(Enhanced Wireless Consortium;EWC),預計結合TGn Sync與WWiSE兩大聯盟在802.11n提案中的頂尖之技術,提出WLAN芯片的新一代規格。在國內業者積極參與下,未來將可提前推出相關產品。以雷凌而言,其已于2005年7月,推出pre-n產品,此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芯片組在高速傳輸速率所涵蓋的面積為市面上一般802.11b/g和802.11a/b/g產品的兩倍以上,傳輸速度即使在距離300公尺外,還可維持25Mbps以上。至于瑞昱則計畫在2005年底推出支持MIMO技術的WLAN芯片樣品,并在2006年正式量產出貨。
至于芯片技術方面,臺灣業者則較國外仍有一段差距。目前國外大部份的業者已經進展到單芯片的階段,甚至某些技術領先的業者如:Broadcom、TI、CSR等公司看好WLAN在可攜式產品上的應用潛力,已經朝著小型化或是低耗電發展,提前開始布局。臺灣業者則是由于芯片整合技術能力較為薄弱,目前大多仍以芯片組出貨,未來將直接朝向低耗電技術發展,如雷凌預計在2005年底推出802.11 a/b/g手機用芯片組,瑞昱則是預計在2006年推出802.11g手機用芯片組。
表一 臺灣WLAN芯片相關業者
公司名稱 |
基頻 |
射頻 | ||||
802.11g |
a/b/g |
Pre-n |
802.11g |
a/b/g |
Pre-n | |
雷凌 |
○ |
○ |
○ |
○ |
○ |
○ |
瑞昱 |
○ |
○ |
|
○ |
○ |
|
華邦 |
○ |
○ |
|
○ |
○ |
|
益勤 |
|
○ |
|
|
|
|
威瀚 |
○ |
|
|
|
|
|
硅統 |
○ |
|
|
|
|
|
達盛 |
|
|
|
○ |
○ |
|
絡達 |
|
|
|
○ |
○ |
|
資料來源:工研院IEK-ITIS計畫 (2006/02)
結論
當WLAN應用產品從傳統的信息領域朝向通訊與消費性電子領域擴散時,臺灣業者是否能及時掌握市場成長契機,將是決定是否能持續提升競爭力的關鍵;其中,規格與技術的掌握程度將是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WLAN技術已經達到小型化,未來隨著WLAN手機應用的增加,逐漸朝向低耗電技術發展。觀察目前臺灣業者仍在芯片組和單芯片上著墨,相對國外業者來說進度較為落后,主要原因在于臺灣的射頻與芯片整合技術人才有限,未來可藉由策略聯盟、IP授權或尋求國外技術來源,以補足自身產品開發能量的不足,提升自己的產品開發能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