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靈思昂首挺進2.5D FPGA時代!
在28nm工藝節點,賽靈思(Xilinx)給了我們很多驚喜!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27140.htm2010年10月,賽靈思(Xilinx)聯合臺積電蔣尚以發布FPGA 3D封裝技術-----堆疊硅片互聯(SSI)技術。
差不多一年過去了,在10月26日賽靈思(Xilinx)又給了我們一個大驚喜,發布又一個里程牌式的產品----基于堆疊硅片互聯(SSI)技術的世界最大容量FPGA Virtex-7 2000T。Virtex-7 2000T利用68 億個晶體管為客戶提供了200 萬個邏輯單元,相當于 2,000 萬個 ASIC 門,專門針對系統集成、ASIC 替代以及 ASIC 原型和模擬仿真的市場需求。堆疊硅片互聯(SSI) 技術的應用成就了賽靈思(Xilinx)大容量FPGA,而2.5D IC堆疊技術的率先應用, 使得賽靈思(Xilinx)能夠為客戶提供兩倍于同類競爭產品的容量并超越摩爾定律的發展速度。而這是單硅片FPGA在 28nm工藝節點所根本無法實現的。
賽靈思(Xilinx)亞太區銷售及市場總監張宇清,全球高級副總裁、亞太區執行總裁湯立人,產品市場營銷總監Brent Przybus
本次發布會上,賽靈思(Xilinx)稱其堆疊硅片互聯技術為2.5D而不是3D。
賽靈思公司全球高級副總裁、亞太區執行總裁湯立人解釋了原因,3D堆疊是使用TSV技術將多顆主動元件垂直堆疊在一起, 即主動和主動堆疊,這樣的實現方式存在幾個挑戰,第一是主動元件的散熱問題;第二是在高溫狀態下, 硅通孔(TSV)所產生的應力影響到周邊晶體管的性能 (即周邊和其它晶體管有快又慢, 不均衡, 影響整體性能)。這些挑戰對于很多芯片供應商和晶圓廠來說,在未來2-3年內都沒有可行的解決方案。
湯立人接著介紹,賽靈思(Xilinx)的堆疊硅片互聯技術是將4個28nm FPGA,通過硅中介層連接。硅中介層是被動的。因為是被動的,中間沒有晶體管,不存在TSV應力以及散熱問題。賽靈思稱其為2.5D技術,認為是可以代替3D的技術。
湯立人認為:“2.5D是一個非常大的轉折點。Virtex-72000TFPGA可以加速替代ASIC和ASSP。”據悉,賽靈思是全球第一家部署2.5D堆疊硅片互聯技術的企業。而且在FPGA行業,賽靈思(Xilinx)可能是唯一一家適合2.5D技術的企業,這要得益于賽靈思 的FPGA的獨特架構。賽靈思亞太區銷售及市場總監張宇清解釋到:“CPU廠商很難做到,別的FPGA廠商也很難做,因為2.5D技術跟原來的架構非常有關系,賽靈思的FPGA架構是Column Base,加減模塊比較方便,每個Column之間是可以連接在一起,四個之間連接起來,走線是最短的。如果不是這種架構,邏輯是隨便放的,很難做到。”
Virtex-7 2000T對于拓展FPGA業務發展是非常重要的,體現在:一,可以替代ASIC和ASSP,替代2000萬門的ASIC產品。ASIC NRE費用非常貴,想做28nm的ASIC,需要投入5000萬-6000萬美金,比40nm ASIC投資增加了40%。二,集成度,Virtex-7 2000T在集成度方面非常成功,在功耗,性能,成本方面具有非常優異的性價比。Virtex-7 2000T FPGA可實現180000MIPS,而總功耗控制在20瓦以內。
在總體投入成本相當的情況下,Virtex-7 2000T可把開發時間提高2/3;同時創建集成系統,提高系統帶寬,并因為避免了I / O互連而大幅降低功耗。此外還可以加速先進ASIC系統的原型設計和模擬仿真。
Virtex-7 2000T已經開始供貨,已經有日本的一家廠商用來做裸眼3D TV。
據悉,賽靈思同時也在進行3D技術的研發,2.5D技術會不會是一個過渡呢?湯立人表示,2.5D會一直走下去的,2.5D有自己的應用,不一定會被3D代替。目前2.5D上所有晶片都是同構的,將來2.5D可以做到異構。也許可以把 65nm的A/D、20nm的存儲器,還有CPU等放在一起,實現異構IC互聯,那將會帶來更多的革新。而且賽靈思明年將會推出基于2.5D堆疊硅片互聯技術的7系列HT產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