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聯手光伏巨頭 打造太陽能帝國
目前太陽能發電正處在平價上網的前夜,光伏市場方興未艾。在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勝茂看來,僅就國內而言,按照規劃2015年光伏裝機容量將達10GW,到2020年將增至50GW,而截至去年年底國內裝機容量總共還不到1GW,“今后幾年光伏市場的增速會很快,富士康應該正是看到了這種市場前景而進行的提前布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23300.htm此前,中國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發布《中國光伏發電平價上網路線圖》,按照以下假設:2009年光伏上網電價為1.5元/千瓦時,以后每年下降8%;火電上網電價以后每年上漲6%。到2014年,中國工商業用電價格則首先超過光伏發電上網電價,率先實現“平價上網。
在業內人士看來,快速增長的市場和平價上網的兩大利好,是刺激富士康進軍光伏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對于轉型中的富士康而言,進軍光伏不僅意味著新的利潤增長點,更是其擺脫低附加值、高強度勞動的代工領域、邁向品牌之路的一次探索。
早在一年前,富士康已有進軍光伏領域之意。此前有消息稱,富士康與英利集團高層曾前往山西考察,并有意向在太陽能領域展開合作,但最后無疾而終。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合作之所以難產,正是因為一向“為他人作嫁衣裳的富士康想建立自己的品牌,在其共同生產的產品上打出自己的名號,英利則擔心自己成為富士康建立自有品牌的墊腳石,培養起一個新的競爭對手,對于已完成垂直一體化生產的英利來說,這顯然是不能接受的。
但在這一點上,保利協鑫與富士康可謂是優勢互補――保利協鑫業務范圍覆蓋多晶硅與硅片生產、太陽能光伏電站,并沒有涉及電池片和組件生產,而這恰恰為富士康留下了市場空間,兩大巨頭因此一拍即合。
圖謀全球市場
上述業內人士稱,有了保利協鑫在多晶硅原料供應上的保障,再結合富士康自身資金和管理上的優勢,這種強強聯合的方式,被視為企業垂直一體化程度和規模經濟效應的雙向促進,被業內普遍看好。
“我們跟他們合作也是看中了富士康多元化的客戶組合,擴大市場份額,掌握全球多晶硅市場爭取更多的話語權。上述中環公司高管表示,富士康代工行業的經驗使其在有世界各地的穩定客戶,特別是目前光伏市場增長勢頭強勁的亞洲和北美市場的客戶群,富士康的客戶優勢可以保證光伏銷售渠道的暢通。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光伏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成本控制能力、穩定的供貨渠道的優勢作用越來越明顯,富士康和保利協鑫這種利用自己專業領域的優勢抱團發展的模式,或將使其雙雙在全球市場中謀得一席之地。
“低成本的硅料和硅片工藝、再加上組件和電池片生產成本控制能力的加強,保利協鑫和富士康這種強強聯合或將能夠真正把光伏組件成本降到1美元以內。一光伏電站開發商表示,現在大廠組件報價都在每瓦8~8.5元,如果能夠進一步降到每瓦6~7元,電站收益率會進一步提高。“雖然目前光伏產品出現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但是長遠來看,隨著組件成本的下降,又將吸引更多的光伏項目投資者,刺激對光伏發電的需求,這個市場將被集體做大,而富士康與保利協鑫這種規模的巨頭將最終受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