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太陽能電池產業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二、積極推進兩岸合作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23103.htm此前的臺灣太陽能電池產業與其他產業同為出口型產業,太陽能電池主要以出口到歐洲為中心。大陸亦是如此,此前的太陽能電池產業也以出口為中心,不過臺灣打算在大陸推廣太陽能發電的趨勢不斷擴大。臺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的演講內容顯示,大陸市場制定了在2012年之前設置2GW的目標,還計劃在2015年擴大至6G~8GW、2020年擴大至25G~28GW。
針對這個有發展前景的市場,在臺灣和大陸之間,"兩岸"共同推進太陽能電池產業合作(協作)的動向日益活躍。其中包括在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ITRI)啟用"PV測試實驗室"、共同舉辦研討會、以及相互完善供應鏈等。
三、從硅結晶和非晶硅轉向CIGS
由于臺灣企業認識到了臺灣的產業狀況以及大陸與臺灣之間的產業結構差異,所以他們制定了要向CIGS類電池業務轉移的發展方針。
CIGS太陽能電池業務對臺灣有利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與硅結晶類太陽能電池相比,CIGS類從原材料到太陽能發電系統的供應鏈較短;
(2)將來可以實現更高的轉換效率,輕松降低模塊價格和發電成本;
(3)關于CIGS等薄膜類太陽能電池的技術方面,臺灣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半導體、TFT液晶和光學介質制造經驗,可以積極地加以利用。
在這種期待下,臺灣太陽能電池業界于2010年4月成立了"臺灣CIGSAlliance",并已開始活動。這個組織的成員包括臺灣知名硅代工廠商臺積電(TSMC),以及知名TFT液晶面板廠商友達光電(AUO)等。其目標是在2012年可以成套生產擁有12%轉換效率的CIGS太陽能電池模塊,目前正在推進開發。顯見發展太陽能新技術已勢不可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