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視群雄逐鹿 欲顛覆產業格局
8月16日消息,隨著社會的發展,電視將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開放的業務承載平臺,成為用戶家庭智能娛樂終端。家電廠家正在從“硬件”盈利模式向“硬件+內容+服務”盈利模式轉變,改變原來一次性銷售的盈利模式,通過銷售電視機,同時提供內容和服務,形成電視終端的市場溢價,并產生持續服務的盈利能力。今年上半年,眾多彩電廠商將主攻方向聚焦于智能產品,包括三星、海信、TCL等在內的中外彩電品牌推出了超過40個系列的智能電視,智能電視已經成為今年平板電視市場的新熱點。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22702.htm中國企業頻頻發力
據資料顯示,自今年(2011)春季彩電企業新品發布以來,已陸續有TCL、康佳、三星、海爾、LG、創維、廈華、松下、夏普等中外品牌超過40個系列的智能電視上市銷售,就連主攻電腦的聯想也在蠢蠢欲動,打算今年11月份推出智能電視。在智能大潮中,本土品牌頻頻發力,成功超越外資品牌,占據智能市場的半壁江山,從而徹底扭轉了去年在智能領域落后的局面。
智能電視產品的豐富,極大地促進了市場銷售。在今年(2011)五一小長假期間,智能電視市場零售量滲透率已增長為8.3%,零售額滲透率達到了12.5%。
有數據顯示,五一期間智能電視市場零售量、滲透率已經增至8.3%,零售額更是達到了12.5%,其中康佳等國內骨干彩電企業貢獻了80%以上的份額。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對記者表示,本土品牌此番反應十分迅速,在智能電視發展之初就占據了主動。去年五一期間,外資品牌的3D電視一家獨大,占據100%份額。隨后,本土品牌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直到今年(2011)三四月份才奮力趕上,到今年(2011)五一,本土品牌完全超越外資品牌,達到65.1%。而智能電視的發展,本土品牌完全避免了發展滯后的被動局面,一舉占據了八成份額。
據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近日發布的《智能電視消費市場需求分析》顯示,盡管目前智能電視銷量只占平板電視市場的10%,但智能電視預期購買率已達到32%,消費者對智能電視期望很高,其中像電腦一樣隨意上網、瀏覽網頁和視頻,以及多屏互動功能,成為智能電視熱門功能需求。
陸刃波指出,TCL、海信等本土品牌在智能技術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不僅將推動智能電視行業發展,還有助于整體提高國內彩電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改變過去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
據中國電子商會發布的有關市場調研報告顯示,2011年內打算購買平板電視的消費者中,64%對智能電視有認知,打算購買智能電視的有17%。可以預見,隨著智能電視消費熱潮的興起,我國彩電業轉型升級的步伐會進一步加快,那些轉型速度快、核心能力強、自身特色突出、有效滿足消費需求的企業將成為市場贏家。
內容更具吸引力
當前,市場上智能電視概念很熱,但是很多消費者并不清楚智能電視究竟能做什么?對此,TCL董事長李東生做了一番形象的描述。比如,智能電視能聽能說:運用基于云計算的語音識別和合成技術,可聽指令、對話;能看:采用手勢和姿態識別與控制技術,用手勢就可控制電視;能成長:可持續在線升級,通過電視應用程序商店可下載新的程序,實現功能擴展。
曾經被爆炒的互聯網電視,因為受到政策的影響,內容匱乏而發展緩慢,與互聯網電視不同,智能電視是一個開放的平臺,開發者可以開發很多應用,可加載“無限的內容、無限的應用”,就如同智能手機一樣,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隨意安裝軟件,各種游戲娛樂任其選擇。
專家表示,智能電視是互聯網電視的升級版,無論在政策環境還是內容選擇上,智能電視都有著互聯網電視無法比擬的優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