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日液晶面板降價不同尋常
由此可見,國內液晶面板產業的迅速崛起,勢必瓜分更多的客戶資源和市場份額。據了解,目前,京東方北京8.5代線主要產品開發進展順利,已與海爾、海信、創維、康佳、長虹等國內品牌廠商簽訂了合作開發產品意向書。而去年投產的京東方合肥6代線總投資也達到175億元人民幣,設計產能也是9萬片玻璃基板/月,2011年4月已實現滿產。到今年年底,京東方合肥6代線的月產能有望提升至10萬片玻璃基板,預計年內可生產逾1000萬片各類液晶屏。截至目前,京東方合肥6代線已擁有惠普、戴爾、聯想、三星、LG、冠捷、宏基、長城、海信、康佳、長虹、創維、海爾等國內外知名客戶。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21248.htm還在節骨眼上
至于國內8.5代生產線的未來前景和市場空間如何,中怡康調查公司研究總監彭煜認為,其投產后6年內預虧是必然的,因為投建時的成本高達二三百億元,在6年內無法回籠。但從產業運營的角度來看,從第七年開始情況將有所改觀,有可能收回成本并開始小幅盈利,10到20年即可實現全面穩定盈利。這就是為什么國內財團在液晶面板持續降價,甚至出現巨虧的情況下,仍舍得投入巨資興建8.5代生產線。
而京東方的經驗也證實,液晶顯示產業是一個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產業,同時還有明顯的周期波動性和較長的產業培育期。
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液晶面板企業,京東方已擁有4條生產線。其中,成都4.5代線自2010年第二季度滿產以來,已實現穩定盈利;北京5代線產品結構調整也已取得初步成效,已正式進軍時下新興的平板電腦市場,正在為三星平板電腦GalaxyTab提供7英寸液晶顯示屏,同時也在積極擴大客戶群;合肥6代線自2010年12月,月綜合良品率均保持在95%以上,單日最高綜合良品率達到98%以上,并已于今年4月提前三個月滿產;北京8.5代已于6月29日投產,計劃三季度量產。
在家電觀察人士劉步塵看來,韓日巨頭在中國本土企業量產前的“節骨眼”上降價,就是要扼殺中國企業。“本來中國大陸面板企業的成本控制能力和盈利能力就不強,韓日廠商降價將擠壓它們的利潤空間。”
可供參考的案例是,6月16日,美國一電子零售商對東芝、夏普以及其他13家LCD面板廠商提起法律訴訟,稱這些廠商涉嫌合謀操縱LCD面板價格。去年3月,三星、夏普等公司在美國同樣遭遇了相同理由的集體訴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