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網絡與存儲 > 市場分析 > 今年光纖網絡建設進入“黃金期”

        今年光纖網絡建設進入“黃金期”

        —— 設備商糾結集采價格戰
        作者: 時間:2011-06-30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收藏

          其實,在中國電信全面啟動光網城市計劃之前,全國各地的大規模到戶工程就已啟步。在上海,中國電信2009年發布“城市光網”行動,提出3年內實現“百兆到戶、千兆進樓、T級出口” 的網絡覆蓋,實現進樓到戶。今年年初,上海電信又采取措施進一步促進到戶工程的發展,計劃在今年完成100萬用戶的光纖到戶改造,使上海寬帶用戶的平均帶寬達到8M;到2013年,平均帶寬達到32M。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20904.htm

          楊亞俊表示,電信運營商對光纖到戶此前一直處于觀望階段,現在在電信運營商的助力下,光纖入戶已經進入實質段,2011年市場正式進入啟動階段。

          集采價格戰

          我們現在不會參與電信運營商的集中采購。楊亞俊表示:“中標的價格太低,完全的成本倒掛。”

          據了解,目前參與運營商招標的企業,很多是江浙原先給大設備商做配套的小企業,為了擠進集采名單,幾家小企業聯合起來進行投標,大打價格戰。一位設備商負責人向記者抱怨:現在電信運營商采取的是網上倒拍的模式,價格分打得過高,技術分太低。集采就是價格戰,誰價格低就用誰的產品。

          該負責人表示:一直以來,運營商對基礎網絡產品不重視,認為是網絡的最底層產品,很低端,技術含量低,不用找大公司做,找些小規模公司做產品替代也可以。事實上,底層的產品不是低端的,考慮到物理網絡的使用期限,如果片面的壓低采購成本,采用了質量不穩定的產品,會大大增加運營商的運維成本,這是得不償失的行為。

          據悉,目前大型廠商參與集采,大多采用在其一條產品線上壓低價格,而通過其它產品線利潤來彌補;而中小企業則難以應對,因此,一些中小廠商只能選擇鋌而走險,降低設備的某些性能以控制其成本。

          楊亞俊表示,運營商集采應避免走向片面化、極端化,產品的同質化越來越嚴重,有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根本無法進入集采名單。在歐美等發達國家,設備商與運營商的合作是一種合作伙伴關系。運營商看重的是合作的可持續性,他們尋求合作時,往往優先選擇行業領先者,而非一定選擇能提供更低價格的供應商。“因為歐美國家建設成本貴在人工成本,所以他們很看重產品的可靠性,選擇市場領導者的產品,提高利用率,從而能從長遠來說,降低總費用,也從根本上降低了運營維護成本。而國內運營商由于處在建設初期,加上資金的調配問題,看重的是一次購買成本。”

          “入鄉隨俗”,面對巨大的蛋糕和激烈的價格戰。跨國公司是抱著“高價、高質”不放松,還是低下身段,尋找一些新的辦法化解尷尬?

          楊亞俊表示:TE打算依靠本地化制造,規模化生產和設計優化等方法,在不影響質量的前提下,減少成本,降低價格,進而在中國市場獲取更大的份額。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光纖 EPON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且末县| 长白| 张掖市| 于都县| 仁化县| 牡丹江市| 娱乐| 舟山市| 玛曲县| 温州市| 公安县| 定日县| 张北县| 白城市| 通州市| 龙井市| 马鞍山市| 大余县| 苍南县| 淳安县| 通州市| 依安县| 天门市| 翼城县| 巨鹿县| 铜梁县| 海门市| 通江县| 桦南县| 古蔺县| 梅河口市| 吴旗县| 长乐市| 龙陵县| 专栏| 太湖县| 金堂县| 沙坪坝区| 陈巴尔虎旗| 关岭| 四子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