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光纖網絡建設進入“黃金期”
2010年,我國的平均寬帶速度僅為1.744M,而日本、韓國則分別為63M和40M。在近日舉行的光網絡研討會上,有電信設備商表示:今年將是我國光纖到戶元年,我國的網絡帶寬有望迅速提升。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20904.htm“要致富,先修路”。在互聯網經濟時代,寬帶就是“信息公路”,是承載各種信息化應用的重要載體,如果這條“公路”狹窄殘破,經濟發展自然受限。
2010年,我國的平均寬帶速度僅為1.744M,而日本、韓國則分別為63M和40M。帶寬鴻溝如何填平?“今年,將是光纖到戶(FTTH)元年。我國的網絡帶寬有望迅速提升。”在近日舉行的光網絡研討會上,一位電信設備商很肯定地告訴記者。
光網建設進入“黃金期”
我國在光纖通信的研究上起步并不晚,甚至可以說較早。在上世紀70年代,中科院、原電子工業部、原郵電部等單位緊跟國際步伐開始了相關研究。美國在1970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根光纖,我國在4年后也制造出光纖。進入上世紀80年代后,光纖通信作為現代化通信網的骨干在我國發展迅速。
在光纖到戶領域,我國的起步也不晚。從2003年開始,日本、美國、韓國和歐洲一些國家啟動部署光纖到戶計劃,在這一年我國也開始了光纖到戶的宣傳。2004年,隨著863計劃EPON(以太無源光網絡)項目的完成,我國分別在武漢、成都等地建立了光纖到戶的試驗網。武漢長飛公寓是國內第一個開通光纖到戶的試點小區。不過之后,我國光纖到戶工程進展緩慢,并未大規模推向商用。“設備成本過高造成投資效益低,再加上應用內容匱乏,可能是造成當時光纖到戶發展緩慢的主要因素。”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曾劍秋表示。
TE亞太區通信事業部產品經理楊亞俊表示:“近幾年,由于3G網絡投入運營,電信運營商將主要精力和資金用于移動網絡的建設。而實施光纖到戶必須重建、甚至是新建當地線路,需要大量的資金,沒有“閑散銀子”的運營商放緩了在光纖寬帶網絡領域投資的速度。
不過形勢在2010開始轉變。
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委下發了《關于推進光纖寬帶網絡建設的意見》,提出要加快光纖寬帶網絡建設,到2011年城市用戶接入能力平均達到8M,農村用戶接入能力平均達到2M,3年內光纖寬帶網絡建設投資超過1500億元。
動力不僅來自政策層面,運營商自身動力也很充足。而今,移動網絡建設已基本成型,下一步三網融合將成為運營商關注的焦點,而帶寬將成為其無法繞開的問題。因此,運營商將自覺推進光纖到戶發展。
2011年,由于電信運營商的力推,我國光纖寬帶的發展風起云涌。“現在應該說是發展光纖到戶的黃金時期,光纖價格太便宜了,最好的光纖一米的成本不到一毛錢。”曾劍秋說道。
在三大運營商中,中國電信推行光纖到戶的熱情最為高漲。
中國電信今年年初提出“三年城市光纖化”目標,一季度總投資額730億元,2011年計劃新增光纖到戶用戶覆蓋3000萬個家庭。接入方式由光纖到樓變為光纖到戶,原本多戶共享的光接入設備變為一戶獨享。業內人士表示,中國電信的舉措印證了2011年是光纖寬帶建設的元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