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財富神話破滅引發熱議
多晶硅是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光伏發電產業鏈從上游到下游,主要包括的產業鏈條包括多晶硅、硅片、電池片以及電池組件。整個光伏產業的利潤幾乎都集中在上游的多晶硅生產環節,髙峰時,多晶硅的利潤率超過500%。2008年,多晶硅在中國上演了一出財富神話,一箱30公斤的多晶硅,售價一度高達10萬元,但現在的價格卻回落到了只有2萬元,僅僅發展兩年時間,這個被稱為新能源的產業卻被國務院常務會議認定為產能過剩的行業。多晶硅為什么能帶來如此巨大的財富?又為何其價格會出現如此大的落差?面對破滅的財富神話,匆忙上馬的多晶硅企業將如何生存?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18703.htm-輝煌
多晶硅價格曾一路飆升
四川新光硅業科技有限公司(擁有中國第一條千噸級多晶硅生產線)總經理陳紹章說,回憶起多晶硅價格暴漲的時候,簡直比販毒還賺錢。
我們僅僅用1年半的時間就全部收回了10多億元的投資,這種造富速度在其他行業是不可想象的。
2008年3月,記者在河南洛陽中硅公司采訪時,正是多晶硅價格最高的時候,那時下游客戶如果沒有關系,要想買到1公斤的多晶硅都不可能。
-剖析
多晶硅價格為何一路暴跌
原來,隨著國際原油的不斷攀升,歐美等國紛紛開始尋找石油的替代能源。德國政府宣布實施“十萬太陽能屋頂計劃”,計劃2003年底安裝10萬套光伏屋頂系統,德國政府為此提供了總共約4.6億歐元的財政預算。隨后西班牙也對國內太陽能發電進行補貼,海外巨大的太陽能光伏市場被啟動。
從2004年開始,以無錫尚德太陽能為代表的中國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企業,憑借中國強大的生產加工能力,迅速進軍歐美光伏市場并發展壯大。巨大的財富效應讓中國太陽能概念迅速升溫,其后兩年內阿特斯、賽維LDK、天威英利等10余家企業也先后登陸海外資本市場。而中國的各類中小型光伏加工企業更是遍地開花。
但是,因為金融危機,歐洲國家紛紛取消太陽能補貼,國外訂單銳減,多晶硅價格一路暴跌。
-企業說
明知供過于求項目還是要開工
四川瑞能硅材料有限公司董事董鄉君:我們公司的一條1500噸生產線剛剛試產,另外一條1500正在建設。我們公司是在多晶硅價格最高的時候開始建設的,現在產品出來了,價格卻跌了這么多。財富幻想破滅了,擺在我們面前的是實實在在的生存問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