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國太陽能電池過剩言論
太陽能發電系統是一個需要長期經營的發電設備,組件供應商必須提供25年的產品質量保證。然而,許多新的太陽能企業并不具有太陽能產品質量管理的經驗,其生產的產品也沒經過長期測試來保證其產品可維持25年,達到質保要求。一旦產品出現問題,可能會導致國外市場對整體中國光伏產品的質疑,進而影響其它中國廠商好不容易維持的聲譽。另外,這些新太陽能電池廠大部分不具備規模,也不具有研發能力發展下一代的太陽能電池技術,他們所使用的生產設備很可能在未來幾年內被市場淘汰。對于給予這些企業政策和補貼的政府而言,未來可能會遭遇無可預知的嚴重問題。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國內的資本市場,許多不具備品牌優勢、技術和產品聲譽的二三線太陽能電池或組件企業在國內資本市場成功融資,并得到非常高的市盈倍率而籌集了許多的資金。可以預測,一旦太陽能產業進入產能過剩的狀態,將勢必進入嚴峻的價格競爭,也極可能導致惡性競爭。在到達這樣的競爭時,僅有少數有技術和品牌優勢的一線廠商可以維持一定的獲利能力,而其他不具備技術和品牌的二三線廠商將面臨非常嚴峻的生存挑戰。這些不具有競爭力的企業到時將導致股東和政府的巨額損失。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16812.htm目前,中國已經有數個企業成為世界太陽能產業的領導企業。全世界前十名的太陽能電池企業中,有5家為中國企業。這些企業都有一定的品牌、技術、生產成本、質量和規模優勢。中國政府應該戰略性地支持這些現有的太陽能龍頭企業,這些企業具有長期發展技術、提升品質和品牌的優勢,可進一步加大中國在整個可再生能源產業的龍頭地位。太陽能光伏產業是一個節能環保的高科技產業,是一個科技含量高、投資巨大的產業。光伏產業的高速發展將會持續,而且對于具領導地位的企業將更為有利。政府一定要加大對光伏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只要政企合力,全社會關注,就能把光伏產業真正做成全國的新興支柱產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