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轉戰多晶硅市場
據了解,11月初,無錫尚德上海新的晶硅電池生產廠正式投產,而這一工廠剛剛由建設中的薄膜電池廠轉型而來。無錫尚德CEO施正榮表示,無錫尚德轉產的原因在于,薄膜電池不具備競爭性,因為轉化效率太低。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14807.htm原本堅持做薄膜電池的無錫尚德的此舉在業界引起了震動,紛紛猜測多晶硅電池與薄膜電池兩大陣營的新格局。無錫尚德的調整源于外部市場的變化。由于金融危機,2009年光伏業急劇遇冷,然而,進入2010年,除了德國收緊新能源補貼政策之外,西班牙、法國等國并未收緊新能源補貼政策,光伏行業意外迎來了一個爆發式增長的時期。有數據顯示,今年中國光伏行業產能從去年的4GW增加到了10GW,增速超過了150%。其中90%以上產品用于出口。
在這種背景之下,今年8月初,無錫尚德正式停止了在上海的薄膜太陽能電池板生產計劃,轉型晶硅電池生產。在放棄上海薄膜工廠之前,薄膜電池專業博士出身的施正榮曾對其頗為重視。2007年5月,無錫尚德宣布將投資3億美元發展薄膜電池,并計劃在2010年形成400MW的產能。但此后的金融危機,讓尚德終止了對薄膜電池的投入。2009年,無錫尚德上海薄膜工廠的產量只有20MW,而同期無錫尚德的晶硅電池的產量高達704MW。
業內人士表示,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多晶硅價格從400美元公斤一路下滑到了50美元公斤上下,這讓多晶硅從占據電池總成本的50%降到了25%。而與之相比,薄膜電池同期成本僅下降了10%,“這樣看來,做晶硅電池要遠比薄膜電池賺錢。”
無錫尚德投資者關系經理張建敏也表示,薄膜電池與晶硅電池相比,主要是轉化率太低,普遍在7%左右,而無錫尚德的晶硅電池轉換率已經達到了19.12%,為國際領先水平。“無錫尚德有必要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優勢,而且今年,晶硅電池需求十分火爆,轉產也是為了順應市場。”張建敏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