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市場分析 > 中國光伏產業“兩頭在外” 產業鏈陷困境

        中國光伏產業“兩頭在外” 產業鏈陷困境

        —— 中國光伏產業“兩頭在外” 產業鏈陷困境
        作者: 時間:2010-10-12 來源:中國IC網 收藏

          第二,成本驅動模式。盡管電池、組件環節競爭廠商最多、利潤水平最低,但對于成長型企業而言,這也是產業中進入壁壘最低的一環。以這一環節切入點,逐步發展,尋求向上游的材料、下游的系統集成方向拓展,能夠為企業帶來穩定的原材料供應和市場需求。采取這種模式的企業,大多是以業務為單一主業的成長型企業,缺乏傳統業務的給養。主要以無錫尚德公司、常州天合公司為代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13419.htm

          第三,工藝驅動模式。所謂“工藝驅動”,是指從產業裝備的制造環節切入,通過對單晶爐、多晶爐、切方機等各類產業裝備的試驗、示范,小規模生產硅錠硅片,在銷售設備的同時,通過長期的工藝參數積累,持續提高產品穩定性,并逐步擴大產能規模,從裝備的試驗、示范,向硅錠硅片的規模化生產轉變,自上而下實現產業鏈延伸。它與前兩種模式最大的區別,是從產業鏈側面的最小入口切入,在前期,對企業的資金能力要求相對較低,尤其適合傳統精密機械加工企業,在原有技術基礎上實現轉型。我國兩家主要的產業裝備制造商——江蘇華盛天龍、北京京儀世紀,此前都屬于傳統的機械加工企業范疇。這種模式,主要以北京京儀集團為代表。

          因此,資本驅動模式,適用于資金實力雄厚,進入產業之前,至少具備一項傳統優勢業務,能夠為其提供持續的資本供給,或是外部融資能力突出,能夠獲得可觀的融資規模的企業。成本驅動模式,適用于成本控制能力較強,資金利用效率較高的企業。而工藝驅動型,則最適合具備精密機械制造基礎的企業,通過引進高端技術人才,實現產業轉型。尤其是對風險規避型企業而言,這種模式,能夠在光伏產業裝備和傳統精密機械設備之間,實現產能公用,在行業震蕩期,可以迅速完成產品切換,減少外部環境的負面影響。

          雖然三種模式的出發點和發展路徑有所差異,但前提都是以產業鏈整合、提高企業競爭力與抗風險能力為核心目的。最終,隨著我國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逐漸明晰、上網電價補貼政策的推進落實,實現我國光伏產業從“兩頭在外”、“世界工廠”的角色,向“內外兼修”、“縱向整合”的跨越式發展。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光伏 晶體硅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西县| 开平市| 凌源市| 武冈市| 宾川县| 吉安县| 万荣县| 泗洪县| 兴安盟| 清苑县| 瑞昌市| 厦门市| 镇平县| 绥宁县| 云和县| 和龙市| 辽宁省| 博客| 天柱县| 苍山县| 大田县| 印江| 仁寿县| 浦北县| 馆陶县| 垫江县| 大同县| 封开县| 阿鲁科尔沁旗| 双城市| 乐昌市| 教育| 沂水县| 盐边县| 永昌县| 收藏| 灵寿县| 西宁市| 乌拉特中旗| 闽清县| 彰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