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能否承載智慧時代
開放理念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13319.htm物聯網是一個“泛在的網絡”,它可以說是無所不包的,而現有的產業格局還是以行業為中心形成的一種條框格局,各個行業之間缺乏必要的連接。物聯網就是要打通各個行業之間的界限,形成一個立體式的產業網絡,塑造一個更加有機和靈敏的經濟體系。
以智能汽車為例,現在的智能汽車還是以汽車制造商為中心,汽車電子設備廠商,通信運營商和軟件廠商有望將來在智能汽車產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將來隨著人從駕駛中解放出來,智能汽車將具備更多更豐富的功能。而要提供這些功能,必然需要更多的廠商進行合作。與智能汽車發展相聯系的,還有智能交通,這又是一片新的領域。而智能交通又是與其他的智能產業,如智能醫療等產業相結合的。所以,從小互通到大互通,物聯網將突破各種行業壁壘,形成產業融合的新局面。
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戰略與規劃研究部劉輝在“2009無線技術世界暨物聯網國際高峰會議”上呼吁:“面對物聯網所帶來的新環境,參與者需抱持開放的合作心態。”她認為,“對于各個行業、各個子系統的充分整合,以及不同系統之北京間的協同,是我們現在所缺少的。”正因為如此,開放精神顯得尤為重要。中國移動董事長王建宙也強調,“將以開放的姿態,通過與各方的合作加強物聯網的開發。”
不過與運營商的公開表態相背離的是,運營商在實際運作中似乎并沒有做到開放共享。在2010中國國際物聯網大會暨第三屆上海通信發展論壇上,領科無線射頻系統(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錢國平就公開表達了對運營商壟斷心態的不滿,“跟某地方省級運營商簽合作協議的時候,曾經讓我有一個感到很郁悶的條款,該運營商提出,我們跟它合作,所有項目的知識產權要歸它,大家聽起來可能會很震驚,這就叫以大欺小,這就是壟斷的想法。”
他還進一步表示,將來的物聯網行業要發展靠幾家移動公司是沒有用的,物聯網行業在中國發展還是需要靠廣大中小型物聯網企業的自主創新,靠大批的創新人員、創業人員去推動這個市場,這樣中國的物聯網產業才有進步。要以開放的心態來合作,包容上下游所有的合作伙伴。
開放包容的精神不僅是發展物聯網產業所必須的,更是制定物聯網產業標準所必須的。制定統一的標準意味著一部分企業必須做出妥協,放棄自己的標準而使用統一的標準。如果沒有開放的精神,閉關自守,不僅會妨礙統一標準的建設,更可能在物聯網標準化的大進程中被邊緣化,甚至最后遭遇被淘汰的命運。
從現有的產業發展趨勢來看,產業融合的特征已經非常明顯。消費者希望能通過盡可能少的終端,盡可能少的產品,盡可能少的步驟獲得盡可能多的功能和服務,這就必然要求企業之間加強合作。通過統一的平臺提供“一站式服務”,將成為物聯網產業的主要特征之一。
突破瓶頸
伴隨著物聯網向前推進的是日益明顯的瓶頸限制。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徐曉蘭分析了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需要突破的瓶頸因素,這些因素有: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缺乏、標準規范缺失、核心技術不足、規模化應用不足、商業模式缺乏、產業鏈不完善等。這些因素涵蓋了物聯網發展的主要方面,也就是說,中國物聯網的發展面臨著方方面面的問題。
目前影響和推動物聯網發展的有三股力量:政府,企業和科研機構,這三方都對上述問題負有責任。政府雖然在積極推動物聯網的建設,但是政府在全國范圍內尚未進行統籌規劃,各部門之間、地區之間、行業之間的分割情況較為普遍,缺乏頂層設計,資源共享不足,加上規劃意識與協調機制的薄弱,凸顯出難以形成產業規劃、研究成本過高、資源利用率過低、無序重復建設等問題。
物聯網相關文章:物聯網是什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