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市場分析 > 中國光伏企業尚未脫離“中國制造”

        中國光伏企業尚未脫離“中國制造”

        作者: 時間:2010-09-29 來源:SEMI 收藏

          短短幾年時間,數千家中國企業突然崛起,讓中國變為無可爭議的全球第一大生產國。這既是一個奇跡,同時也并不會讓人感到意外。因為,較低廉的人力、土地成本及模仿能力,使得我國在制造業方面難逢對手。服裝、玩具、機械零部件、電子信息等產業上,早就應驗過。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13119.htm

          但是,光環的背后,仍有一個疑問始終不能消退:中國企業真的已經是世界巨頭嗎?到底我們是該產業的利益獲得者,還僅僅是產業鏈里不可或缺的零件?

          擴張迅速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趙玉文在9月中旬曾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去年全球的光伏組件生產量約為10.7G瓦,而中國占40%以上。最近十年內,光伏產業的產值增長率為年均48.5%,近5年的增幅高達55%。盡管近3年全球遭遇了金融危機,但是光伏行業的增長率依然高達35%,這是其他行業難以比擬的增速。

          2009年,全球十大光伏生產企業中,中國有控股、天威英利和晶澳等公司入選,分別名列第三、第五和第七位。而今年若按發貨量看,控股和晶澳的座次可能會繼續上升,德國Q-cells將被擠出前三位。控股也有可能僅次于美國First Solar,成為世界第二大生產企業。

          不過,這幾年中國光伏企業所實現的成長,主要集中在大規模、低價格的基礎上。

          目前,尚德、晶澳、英利等公司的擴張勢頭仍然不減,三家企業總計在今年將有估計5G瓦的產能全線達產,該數字與2008年全年中國的光伏產量旗鼓相當。

          除此之外,常州天合、CSI阿特斯、拓日新能、東方日升、江蘇林洋新能源、寧波太陽能、常州億晶光電、正泰太陽能、交大泰陽等一大批國內企業也有各自的大規模擴產計劃。

          華電集團一位內部管理層就表示,如果不是G瓦級別的擴產,很多公司都不好意思對外公布。

          自有技術較少

          對于剛剛起步的光伏行業而言,規模上的擴張確實很重要,但是如果沒有技術作為支撐,那么中國光伏企業也很可能錯過未來的黃金發展時期,只不過是其他公司的后院加工廠罷了。

          事實上,不管是尚德、晶澳、常州天合、CSI阿特斯等一線企業,還是億晶光電、交大泰陽、東方日升等,全線主攻的都是成熟的晶硅太陽能電池組件,涉足(CIGS、晶硅及非晶硅、碲化鎘)薄膜電池、光熱類及聚光類電池的企業在我國則鳳毛麟角。

          當然,一些技術型企業本身也對于薄膜或者其他新型電池產品的前景存在憂慮,而且市場變數將會對生產企業帶來不可預料的后果。

          另外,一些新電池技術本身應用領域也存在局限,因而不管是光伏電站投資商,還是相關行業的人士也裹足不前。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尚德 光伏 太陽能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川县| 山阳县| 诏安县| 沙湾县| 通榆县| 临沧市| 长顺县| 长岭县| 大悟县| 和硕县| 广西| 孙吴县| 罗山县| 禹州市| 湘潭市| 昭平县| 砀山县| 桐城市| 平乡县| 五台县| 镇原县| 宾阳县| 会昌县| 蚌埠市| 西藏| 岐山县| 慈利县| 乌兰察布市| 嘉祥县| 襄汾县| 新邵县| 体育| 广宗县| 莱州市| 乌什县| 兴和县| 新蔡县| 武穴市| 嘉鱼县| 伊川县| 汶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