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業界動態 > 無線充電啟航:擺脫線纜束縛成公眾需求

        無線充電啟航:擺脫線纜束縛成公眾需求

        作者: 時間:2010-09-13 來源:cnBeta 收藏

          “盡管各種技術的歷史悠久,但我們現在才開真正了解解決方案的市場潛力。”市場研究公司In-Stat公司首席技術戰略專家吉姆•麥格雷戈表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12589.htm

          根據In-Stat發布的報告,到2014年,用于移動設備的市場收入將高達43億美元。

          應用難題

          與之相比,國內研究和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但從事手機無線充電產品的大小公司已不在少數。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專利檢索頁面,輸入“無線 充電”字樣,各種專利認證達63個之多,其中大多與手機無線充電技術相關。

          在很多公司的宣傳頁面上,甚至可以看到各色山寨版的“線圈燈泡”實驗,以證實其無線充電技術所言非虛。

          “不是說兩個線圈一弄,燈泡亮了,就是無線充電。”深圳市有限公司無線充電項目技術負責人薛金海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說,“基本原理大家都知道,但能否真正安全和高效地應用到手機上,還有很多難題需要解決。”

          具體到安全問題,主要包括兩個層面。一是如何保證電磁波只輻射到手機接收部分,不會影響到人體健康,或干擾其他設備;二是讓電磁輻射在錯誤使用情況下不至于損壞電池和充電器,比如識別無線充電器上的異物,防止鋰電池過熱導致的變形或爆炸的危險等。

          “這些都要通過大量的軟硬件工作來實現。”薛金海表示,“在傳輸效率方面,號稱能達到90%以上的不大可信。有線充電的效率大概也就是87%左右,對于無線充電來說,外殼的厚度也會影響到充電效率。在5mm厚度情況下,傳輸效率最高能達到70%。”

          7月23日,WPC歷時18個月,推出首個無線充電標準Qi,用于手機和數碼相機等不超過5瓦的低功率設備。針對市場上主要采取的電磁感應技術,Qi標準在“界面規范、測試程序、最低性能要求”三個方面進行了規定。

          不過WPC也承認,在市場發展上仍需分階段逐步過渡,尚有很多問題待解決。

          不確定的未來

          “我覺得中國無線充電市場還沒有形成,實際的接受程度怎么樣還值得探討。”薛金海說。

          無線充電技術此前多應用在專業領域,需要保證產品密閉性的地方,如水下設備、體內醫療裝置等。但面對龐大的消費級設備市場,這項處于起步階段的技術,能否說服人們“擺脫最后一根線纜”,還是未知數。

          據悉,WPC將在10月啟動中等功率(不超過120瓦)技術規范的制定工作,以求將Qi繼續拓展到筆記本電腦、上網本、電動工具、家用電器等更多領域。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长市| 民和| 恩施市| 夏津县| 余姚市| 车致| 海盐县| 扬州市| 江陵县| 醴陵市| 永吉县| 曲麻莱县| 福海县| 翁牛特旗| 德钦县| 清远市| 柳河县| 成都市| 通州市| 石柱| 天台县| 泾源县| 嵊泗县| 高雄县| 芦山县| 江城| 黄梅县| 平武县| 达拉特旗| 刚察县| 屏边| 翁牛特旗| 文登市| 民权县| 北海市| 长葛市| 沂源县| 旺苍县| 株洲县| 大连市| 疏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