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物聯網,誰來埋單?
李剛就明確表示,中國聯通已經在交通物流、城市管理、公共客戶、金融等領域開展了物聯網試點,加大了在傳感器方面的投入。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11632.htm然而,這種依托壟斷優勢整合產業鏈的做法在業界也有不同的聲音。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張建寧就認為,物聯網的發展需要以10年的眼光來看,10年后真正能賺到錢的將是做服務和運營的企業,電信運營商的機會是提供平臺。“電信運營商不應該自己做‘馬云’和‘馬化騰’,而應將自己變成為‘馬云’和‘馬化騰’的老板。”
地方政府應是什么角色?
在三大電信運營商“跑馬圈地”整合物聯網產業鏈的同時,包括北京、上海、深圳、無錫、無錫、重慶、天津在內的多個城市紛紛提出建立物聯網基地或產業園區。
這在包括鄧中翰在內的業內人士看來,地方政府之所以對物聯網 “突然”那么感興趣是出于爭奪資源目的。今年年初,物聯網首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溫家寶總理強調要促進物聯網技術的應用開發。工信部也明確表示物聯網已正式列入國家重點發展的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對于地方政府來說,推進物聯網發展則會獲得國家在人力、物力、財力方面的支持,進而拉動地方經濟。
那么,在已經開始商業化營運物聯網技術的發達國家,政府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據《中國經濟周刊》了解,目前物聯網在發達國家被分為大眾領域、企業領域、公益領域。公益領域的研發投入和實際應用主要由政府財政投入,不牽涉商業模式問題,而在企業和大眾領域,政府會在比較有前景和具有成熟商業模式的領域建立一系列引導基金,用以分攤物聯網在研發領域高額的投入成本。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政府主導下的產業模型往往會忽略商業效益,并可能無法對消費者接受程度作出準確的判斷。從臺灣經驗來看,紀昭吟認為,在物聯網應用領域一定要想清楚這幾個問題:什么樣的物聯網應用能夠銷售出去?該項應用能否解決用戶的問題?除此之外,用戶是否有其他的替代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物聯網業界仍然不能就合適的商業模式形成共識。如果一個新興產業只有投入卻找不到相應回報的話,在各種概念炒作下所掩蓋著的泡沫是否值得警惕?
物聯網,重點發展五大領域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
物聯網的應用領域覆蓋到各個角落、各個領域,可以用“無所不包、無所不在”來形容。但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看,還應關注重點,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以下五個重點領域值得特別關注:
智能電網:所謂智能電網,是指在發電、輸電、配電、用電等環節應用以物聯網為主的新技術,實現用電的優化配置、節能減排。能源事關國家的命脈,所以發展物聯網要首先關注智能電網。
智能汽車(智能交通):在汽車的部件上裝上傳感器,通過網絡與智能的指揮后臺聯系起來,這樣人們在駕駛汽車的時候,就可以提前知道哪個地方出了故障、哪個路段特別擁擠,以減少汽車追尾事故、等待時間和尾氣排放等等。這是智能城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智能醫療:比如,把嵌入式芯片裝到患者身上,就可以隨時感知到患者的血糖、血壓和臟器的情況,并通過網絡與后臺的醫療、保健系統聯系在一起,隨時給出警示和應對建議。
智能家居:除了通常所說的電表、氣表、水表的智能化處理,將來家里的空調、冰箱等電器設備,都可以接入物聯網,以監控其運行、減少故障,等等。
RFID(射頻識別)產業:物流、金融、零售、物品防偽、環境保護、身份識別等很多方面,都離不開RFID,今后隨著物聯網的大規模應用,其應用范圍會更加廣闊。
物聯網相關文章:物聯網是什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