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背后連接的是萬億級大“蛋糕”
搭上物聯網時代的順風車,海爾通過研發又找到了新的市場增長點。而這些并不是物聯網的僅有部分。所謂的物聯網,是指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通過互聯網,實現物物相連。在諸多的領域內,如智能交通、環境保護、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業監測、老人護理、個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監測、食品溯源、敵情偵查和情報搜集等多個領域,物聯網都可以涉足,并且在某些領域已經發揮了重要作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11526.htm值得注意的是,關于物聯網的實踐很早之前就出現在了中國國際消費電子博覽會(SIN O C E S)上。作為國內頂尖的專業電子博覽會,從2005年開始,S IN O C E S相繼將“3C融合與無縫生活”、“世界自U而變”、“互聯無邊界”和“自由連接”作為歷屆展會的主題,力求推動計算機、通訊和消費類電子產品一體化的融合。而今年7月份即將舉行的第十屆SIN O C ES,更是將主題定為“跨界融合與產業創新”。組委會表示,信息制造業、信息服務業、數字內容產業乃至與信息相關的其他產業正在高度整合。全球化協作的態度來進行產業創新。這無疑將物聯網的概念提到了更高層次。
盡管早有嘗試,但物聯網至今才開始被公眾所知。尤其這兩年,物聯網這個概念仿佛橫空出世,異常火熱。有業內人士甚至斷言,“這是一個屬于物聯網的時代!
國家戰略產業物聯網的紅火來的似乎很突然。
在2009年以前,物聯網不過是國際電信聯盟(ITU)提出的一個概念:通過射頻識別(R FID )、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連結互聯網,實現物物相連。
但在2009年之后就完全不一樣了。2009年1月28日,奧巴馬就任美國總統后,將物聯網的概念正式引入美國國家戰略。
2009年,美國提出了《美國創新戰略》,將物聯網作為振興經濟、確立優勢的關鍵戰略。緊接著,發達國家和地區也紛紛開展物聯網領域的規劃布局:歐盟制定了物聯網行動方案,推出物聯網標準戰略;韓國出臺《物聯網基礎設施構建基本規劃》,提出“通過構建世界最先進的物聯網基礎設施,到2012年打造信息通信融合的超一流IC T強國”的目標。
中國自然也不例外,2009年8月7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視察中科院無錫微納傳感網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時指示,要迅速在無錫建立中國的“感知中國”中心。2010年3月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溫總理再次明確提出,將“加快物聯網的研發應用”納入重點產業振興。這是2010年“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的首要任務。
此外,國家還將傳感網以及傳感技術的研發計劃明確列入《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2006-2020年)》、《國家“十一五”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和《國家“十一五”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等相關政策文件中。另外,工業和信息化部也已經開始統籌部署寬帶普及、三網融合、物聯網及下一代互聯網發展,并將物聯網發展列為我國信息產業三大發展目標之一。據了解,2010年,中國政府還將出臺一系列物聯網發展相關的產業政策。
物聯網相關文章:物聯網是什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