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結構組成及成熟模型展示
從發電到用電全過程智能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10259.htm發電
發電環節的發展目標是: 以“一特四大”發展戰略為導向,引導電源集約化發展,協調推進大煤電、大水電、大核電和大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開發; 強化機網協調,提高電力系統安全運行水平; 實施節能發電調度,提高常規電源的利用效率; 優化電源結構和電網結構,促進大規模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的科學合理利用。
相應的重點工程是建設風力發電技術研究中心和太陽能發電技術研究中心,加強抽水儲能重點工程和大容量儲能示范工程建設。還需開展鈉硫電池、超導儲能裝置集成技術和成套技術的研究及試點工作,加快儲能技術的產業化進程,開展兆瓦級和10兆瓦級儲能系統在可再生能源柔性接入電網中的示范應用。
輸電
線路環節的技術路線是全面掌握特高壓交直流輸電技術,形成特高壓建設標準體系,加快特高壓和各級電網建設; 開展分析評估診斷與決策技術研究,實現輸電線路狀態評估的智能化; 建立輸電線路建設與運行的一體化信息平臺,加快線路狀態檢修、全壽命周期管理和智能防災技術研究應用; 加強靈活的交流輸電技術研究。
重點工程是特高壓后續交直流工程和跨區聯網建設,同時開展特高壓可控電抗器等關鍵技術研發并示范應用。這一過程中,需要全面實施線路狀態檢修和全壽命周期管理,實現基于航測和衛星定位等線路數字化、可視化設計。為了使壽命周期性能和指標達到最優,還需建立線路綜合防災和安全保障信息共享機制和技術平臺,實現對線路影響較大的自然災害信息的監測、分析、預報,提高線路綜合防災和安全變電保障能力。
變電
變電環節的重點是制定智能變電站及裝備標準規范; 同時需建設智能電網全景信息采集系統,開展基礎信息統一建模技術研究,構建區域、廣域綜合測控保護體系,研究各類電源及用戶的接入、退出、保護及隔離技術。
調度
調度環節以服務特高壓大電網安全運行為目標,開發建設新一代智能調度技術支持系統,實現運行信息全景化、數據傳輸網絡化、安全評估動態化、調度決策精細化、運行控制自動化、機電協調最優化,形成一體化的智能調度體系,確保電網運行的安全可靠、靈活協調、優質高效和經濟環保。

智能電網的組成
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關注以下三項重點工程:
1. 智能調度技術支持系統的建設。省級以上的一體化智能調度體系可提高調度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互動化水平。
2. 新能源接入和調控能力建設。實現大容量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運行信息的采集、監視和預測,實現間歇性能源與常規電源的協調運行,保障大容量新能源的有效接納。
3. 電力通信網絡和調度數據網建設。覆蓋各省網的五大自愈傳輸環網將得到重點建設,從而完善調度數據網絡雙平面。通信信息平臺的重點工程是國家電網資源計劃系統(SG-ER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