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的核心問題是前端數據采集
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軟件博覽會6月2日在北京隆重開幕。會議當天,成都市信息辦主任劉勇接受了記者專訪。就物聯網發展核心問題以及成都信息化建設進程等方面做了探討。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09774.htm成都已經制定物聯網產業規劃規劃,并謀求建立物聯網應用示范、研發、信息安全三個國家級中心。在建設進程方面,劉勇表示成都要建設“3261”體系,建設三個建設中心,兩個基地,六大體系,一個高地。三個中心,一個是物聯網研發中心,物聯網應用中心,物聯網信息安全中心;兩個基地,一個是產品制造基地,產品規劃基地;六個體系里面包括了輪胎體系、技術體系、產業體系、環境配套體系、安全計算體系、綜合體系,把成都建設成為國家物聯網產業發展城市。他介紹道成都的食品安全技術監控是目前做的比較成熟的,該技術把整個食品安全,從生產到食品餐桌全過程追溯。
劉勇認為物聯網核心問題是前端的數據采集,沒有數據采集就談不上物聯網,談不上智能化。關于IBM的“智慧地球”概念,劉勇認為概念很好,但同時需要警惕的是,不能說只有采用IBM技術才能實現智慧。數據采集可以通過各個廠商提供的采集設備,但是要建立我們自己可控的安全數據體系。傳感網絡是采集信息的最前端。信息化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前端數據采集,第二個階段是中間數據傳輸,第三個階段是后端數據處理和應用。他認為現在這三個階段當中最弱的就是前端數據采集。第一次信息化浪潮是以信息化為核心,是面向計算的;第二次浪潮以互聯網為核心,是面向傳輸的;這次物聯網形成了第三次浪潮,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前端,前端海量的數據采集,到中間海量傳輸,再到后端海量數據應用,這才是我們講到從信息化到智能化的全過程。劉勇認為現在物聯網剛剛開始興起,我認為現在是大規模部署傳感的時代,然而目前還沒有一個城市,沒有一個地方做到。
成都軟件業發展影響整個西南區域
劉勇將全球軟件分為兩類:一類是自主研發企業國家;一類是外包企業國家。他認為提高自主研發能力是基于現有企業發展和需求體系所形成的必然;軟件是未來GDP體系發展重要支撐,所以在自主創新、自主研發體系上面,涉及到信息安全、涉及到經濟安全、涉及到國家安全。只有自主研發,才能保證未來安全。
劉勇同時表示成都軟件現在確定6大領域,19個指向,比如說交通、環保、金融化城市管理、水務、現代物流。下一步要做的是要推進已經確定的6大領域、19個指向應用體系發展。成都希望通過這樣的應用系統來聚集產業。他認為成都的市場影響著整個西南區域的市場,西南區域的市場對全國的市場、對國際市場具有巨大的意義。
劉勇預期,2010年成都軟件及信息服務業主營業務收入將超過800億元,同比增長保持在35%以上,產業增加值要突破300億,對全市GDP貢獻率要超過6%,軟件及信息服務出口額要達到5億美元,從業人員規模要達到超過20萬人。同時通過軟件名城的創建,實現成都軟件及信息服務業在產業規模、企業能力、人才保障、專業服務和技術支撐方面的綜合提升。在企業的功能性聚集,產業鏈支撐和生態型發展上形成特色,在信息技術服務,集成電路設計,信息安全,數字動漫,通信軟件等重點領域培育龍頭,壯大規模,努力把成都建設成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軟件產業自主創新基地。
物聯網相關文章:物聯網是什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