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聯盟成立背后:科技部工信部琴瑟不調
考慮到牽頭方為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和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多數企業對參與產業聯盟抱有一定的期望。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09314.htm“聯盟將來會參與到一些行業標準的制定當中。”晶龍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靳保芳說。靳是產業聯盟聯合主席之一。
2010年4-5月,籌備組完成了光伏產業聯盟的章程、工作規則、聯盟標識、經費預算等細則,并掛靠在賽迪旗下的光伏研究所。目前,聯盟的辦公室位于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大院內,已經有了5名工作人員。
聯盟爭議
王勃華說,光伏產業聯盟成員企業的多晶硅產量占全國的70%以上,太陽能電池的產量占50%以上。“其代表性和影響力應該體現得很充分了。”
光伏企業們希望,產業聯盟能夠借助工信部和發改委的平臺,在整合國內的光伏資源和政策、標準制定方面能夠更加起到作用。
常州天合光能首席運營官鄒西原稱,希望借助聯盟的溝通平臺減少光伏企業間的低價競爭情況。“以前在歐洲推銷組件的時候,中國的廠商之間經常互相低價競爭,企業間的意見不一致。”
彭紅兵說,產業聯盟實際上給光伏企業提供了一個交流合作的平臺。它的作用,對上是在整個產業今后發展的政策建議方面起到作用;企業內部則加強技術、知識產權的交流。
但不少光伏企業認為,期望雖高,聯盟畢竟是松散的。“產業聯盟是一個松散的組織。”靳保芳說。和其他的產業聯盟一樣,該聯盟也未經注冊,并不具備法人資格。
在當天下午舉行的理事會上,聯盟成員對下一步將要進行的工作進行了討論。秘書處的一則提議則引起了成員的爭議。
這項提議是利用聯盟的平臺,組織一些行業展會。不少與會人士認為,產業聯盟并非營利性組織,不能依靠它進行營利活動,活動資金企業已經繳納了會費。
此外,在聯盟的發起單位中,還有另外三家非企業單位,分別為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
但理事會上并沒有明確行業協會在聯盟中應該處于什么位置。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秘書長袁桐稱,來參加常州會議之前,并不太清楚聯盟主要的工作是什么。
會議的第二天,袁桐和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彥龍一起親自跑了一趟工信部電子信息司,他們想知道作為不同領域內的行業協會,它們在聯盟內能參與什么工作。
“產業聯盟剛成立,作用還無法顯現。我們希望這個聯盟能夠把握今后的發展方向,聯合起來對付國外的競爭對手,而不是國內企業互相惡性競爭。”英利集團首席技術官宋登元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