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煩惱:市場的“太大”與“太小”
在剛剛啟動的“創新廣東”系列活動中,物聯網被廣東移動提上議程。據悉廣東移動將啟動能源、城市、家居、交通、農牧、生產、金融、零售等八大物聯領域,大力拓展電力監控、車務通、安信通、炒股機、無線POS、企業一卡通等行業應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08455.htm由此,廣東成為了中國移動“下一個萬億級信息產業”——物聯網版圖中的又一個戰略要地。如果我們將M2M視為中國移動在物聯網領域的先期探索,以目前各省的發展狀況看,其市場推廣可算得上初現成效。
據中國移動內部統計,通過采用二維碼、RFID、LBS、GPS、GIS、M2M網絡及開關機信息等多種數據采集方式,目前全國共有31個省級移動公司開通了物聯網應用,其對象涵蓋了農業、工業及眾多服務行業。已經具備完整解決方案能力的業務總數超過20種,包括動物溯源、農業標準化生產檢測、溫室監控、森林防火監控、基站監控、危險源監控系統、物流調度跟蹤、車務通、神州車管家等。
同時,中國移動在支撐服務和技術能力方面也有提升。目前中國移動已經完成了終端和平臺協議標準WMMP的制定工作,并在重慶搭建了M2M全網支撐平臺,同時在全國范圍內,有5省移動公司自建了M2M支撐平臺,另有11個省份的M2M支撐平臺正在建設中。
按照中國移動2010年的物聯網發展規劃,中國移動將實施一個平臺(CMITs中國移動物聯網運營支撐平臺)、四個關鍵要素(身份識別、位置信息、觸發機制、專用網絡)、三類重點應用(農業、工業、服務產業)的總體規劃。
行業門檻拖長產品周期
不過,看似風生水起的物聯網推廣,其中隱藏的諸多難點也不容中國移動忽視,比如行業門檻高、開發周期長以及標桿性產品缺乏等等。更重要的是,以目前物聯網的發展現狀看,中國移動首先需要應對其市場“太大”和“太小”的問題。
以物聯網目前所能涉及的行業種類和數量來看,其對業務服務和終端網絡的需求量確實巨大;但如果論及單個行業應用,其最終用戶和收入規模卻很有限,再加之方案的提供基本上需要“貼近”行業本身,建立通用型業務模式的難度很大,這在無形中增加了中國移動在研發成本和開發周期方面的負擔。
以中國移動近期在海關監控系統的應用開發為例,中國移動在公路運輸、進關、水路運輸、出關等環節部署了相應終端設備后,還需要建設一系列的海關內部應用系統,按照中國移動的耗時預計,完成這個產品的開發周期至少需要一年左右。
電力和交通是重點
對于在物聯網業務開發能力方面的短板,中國移動只得采取“抓大放小”的應急舉措,在已經實施的行業中進行深入推廣。
來自中國移動內部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移動在物聯網領域的業務主要集中于電力和交通行業,其中電力行業占到中國移動物聯網總業務市場的41.9%,而交通行業則占到了27.2%。
比如在2010年,無錫移動通過安裝GPS定位系統,將車輛定位技術運用于金融車輛的押運工作。物聯網監控中心能夠控制每一輛安裝了感知設備的車輛運行狀況,如發生異常情況,中心能借助TD-SCDMA網絡,對車輛實施遙控熄火,全方位鎖定,進而保障人員和金融財產安全。
物聯網相關文章:物聯網是什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