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業界動態 > 太陽能模塊沖向1美元 兩岸業者扮要角

        太陽能模塊沖向1美元 兩岸業者扮要角

        作者: 時間:2010-04-23 來源:DigiTimes 收藏

          模塊每瓦1美元生產成本時代即將來臨,業者表示,最大功臣是臺灣及大陸業者,尤其是臺廠賣命演出,使得價格快速下滑,未來要持續降低成本,料源成本將是重要關鍵。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08296.htm

          盡管碲化鎘(CdTe)大廠美國First Solar早在2008年底模塊生產成本便已達每瓦1美元,但對于結晶矽模塊或其它薄膜太陽能業者來說,仍全力邁向該里程碑。依據專業太陽能研究機構Photon最新報告指出,目前結晶矽太陽能模塊平均成本為每瓦1.67美元,系統為每瓦3.51美元,由于亞洲地區矽晶太陽能廠擁有高產出及利用率,預估2013年部分業者生產成本將降至每瓦低于1美元。

          太陽能業者表示,2009年以來在殺價搶單及高價長期料源合約壓力下,讓亞洲業者吃足苦頭,大陸業者由于有政府背后大力支持,成為全球價格領導者,尤其垂直整合廠包括尚德、英利、阿特斯、天合光能等快速站穩國際舞臺;至于臺系電池廠包括茂迪、昱晶、新日光等因資源相對有限,獲利空間愈趨微薄,毛利率低于10%,遠不及大陸垂直整合廠達20~30%水平,可說是硬著頭皮硬撐。

          2010年歐洲政府紛大幅下砍補助費率,促使全球產業供應鏈加速跟進,價格下滑幅度快速,兩岸太陽能業者幾乎都有心理準備,將再度面臨汰弱留強賽,進而達到太陽能發電與傳統電力發電成本相當(Grid-parity)里程碑,新一波更具潛力且不需政府補助需求亦將到來。

          太陽能業者指出,未來業者除垂直整合外,后續成本要再降低,多晶矽成本及價格走勢是重要關鍵,尤其多晶矽必須達到每公斤約30美元水位,貼近料源規模廠生產成本價,才能使整個產業成本大幅下降,2010年上半因需求旺盛,多晶矽平均每公斤50~55美元,約有50%跌幅等待落實。

          不過,若達到多晶矽生產成本無法因應的價格底限,未來包括銅銦鎵硒(CIGS)、矽薄膜等,以及新料源技術包括流體化床技術、太陽能級料源(UMG)將快速登場,但目前看來,這些領域發展都沒有很具體,盡管許多國家臺面下積極投入研發,但亦有部分國家已放棄支持研發,未來全球太陽光電仍亟待有革命性發展,兩岸業者是否持續居于成本領導者,則有待觀察。



        關鍵詞: First-Solar 太陽能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河市| 海林市| 呼图壁县| 兴文县| 石首市| 射洪县| 雷山县| 兰西县| 开江县| 通榆县| 措美县| 辉南县| 栖霞市| 皋兰县| 泰州市| 固镇县| 陆丰市| 奉新县| 平南县| 通江县| 昭觉县| 盐津县| 昌平区| 宜良县| 泾川县| 登封市| 敦化市| 南溪县| 汕头市| 东台市| 桐庐县| 余庆县| 高邑县| 军事| 德兴市| 蒙自县| 曲麻莱县| 安平县| 临湘市| 和硕县| 柏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