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業界動態 > 多晶硅產能過剩“后遺癥”

        多晶硅產能過剩“后遺癥”

        作者: 時間:2010-04-16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收藏

          投資轉向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08017.htm

          38號文提到,“……屬于高耗能和高污染產品……2008年我國產能2萬噸,產量4000噸左右,在建產能約8萬噸,產能已明顯過剩。”這意味著,被列入過剩產業,國內主要銀行也收到了收緊多晶硅項目貸款的指示。

          但是,包括陳慶文、崔容強在內的多位人士均認為,“多晶硅不存在過剩,現在國內一半以上的多晶硅還需要進口呢”。

          事實上,根據南京海關提供的數據,2010年1-2月,江蘇口岸進口多晶硅1752噸,同比分別增長2.2倍和1.3倍。

          令他們不理解的是,根據38號文的要求,新建多晶硅項目規模必須大于3000噸/年,“既然過剩了,那為什么還要求上大的,上大的就不過剩了?”崔容強反問道。

          據了解,一個3000噸/年的多晶硅項目投資總額大約為27億。在崔容強看來,規模大小只是提高了一次性的投資門檻,“讓有大錢的人來投”。

          崔容強介紹,3000噸/年的多晶硅可以通過累加獲得,就國內來看單個多晶硅生產包產能在500噸/年,“6個一累就是3000噸”。崔容強認同多個生產包可以共用一些設備,降低成本,“但3000噸/年以上是否就是規模經濟標準很難說”。

          按陳慶文的說法,其設計生產線最小年產500噸/年,整個投資8000萬,“環保等要求都合格,照樣有錢賺”。

          38號文一出,陳慶文是“轉了一圈,還是回到老路上來了”。他做設備起家,現在仍擁有一家設備制造廠,“每年賺個千八百萬,但都讓我花在多晶硅上面去了”。

          陳慶文的設備用于多晶硅生產中關鍵的還原和提純,每臺200萬,每千噸產能可以幫助企業節省七八千萬元,“我現在已經收到了50臺左右的訂單,先把設備做出來,在市場上有效果了,到時再做多晶硅生產”。

          而且“現在,隨著多晶硅市場的復蘇,這一塊的投資意向又活躍起來,這不今天別人就給我一個非常優惠的投資條件了嗎”。

          據透露,自2004年至今,陳慶文在多晶硅上已花4000多萬,“一半買地建廠,一半研究技術”。相對于國外十幾億美金的研發,陳慶文一千多萬元的投入或許根本不算什么,不過陳慶文覺得已經夠了。

          如今,陳慶文不打算再求任何人來投資,因為,“求也沒用,38號文還在,上面還沒松口子,或者起碼還沒對我松口子。”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多晶硅 太陽能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门源| 宜宾市| 铜陵市| 卢龙县| 铁力市| 邳州市| 府谷县| 宁波市| 林周县| 龙陵县| 龙胜| 安徽省| 阳原县| 深水埗区| 朝阳市| 吕梁市| 屯门区| 灵武市| 保靖县| 塔河县| 嘉峪关市| 德保县| 嘉荫县| 威远县| 象州县| 太谷县| 永顺县| 长治市| 永福县| 阿拉善左旗| 赣榆县| 余姚市| 永顺县| 循化| 南木林县| 专栏| 保德县| SHOW| 苏尼特右旗| 岐山县| 金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