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物聯網勿走日本泛在網老路
顯然,物聯網在中國的發展具有諸多有利條件。“中國現在發展物聯網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宋海剛興奮地說,“我們認為,2010年是中國的物聯網元年,會改變10~20年后中國的產業結構,我們對此報以很高的期望。”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07731.htm物聯網,須突破哪些瓶頸
在看好物聯網在中國的前景的同時,宋海剛和王欣榮也對未來中國發展物聯網提出了自己的忠告。
“我們在中國一直呼吁,技術和標準要與其他國家合作,比如物流的標準應該是無國界的,其最終的出口一定要與全球公認的標準相匹配,即在堅持民族標準的基礎上,要能夠和外界互通。”宋海剛說。
除了標準要考慮到國際銜接,在技術方面,中國還存在明顯的“短板”。盡管物聯網在技術方面大部分已經成熟了,但個別技術需要突破,中國亟待突破的就是傳感器與芯片研發生產。傳感網是整個物聯網的基礎,但我國在傳感器的研發和制造集成上卻明顯落后,據業內人士說:悲觀的人認為與國際相差20~30年,即使樂觀的人也認為要相差7~8年!
因此,盡管目前物聯網非常火熱,但“大規模的商業應用是遙遠的,至少是在2015年之后”。宋海剛說:“2010年是物聯網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但希望爆炸式的發展是不現實的,現在有點浮躁和炒作的嫌疑。中國的物聯網只能爭取局部突破,全面開花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宋海剛認為,在物聯網的發展中,中國企業最缺乏的是應用方案和思路。不過,這一不足中國可以從近鄰日本那里得到彌補。王欣榮說:“日本每年都有u-Japan大獎評審,日本一些企業研究了七八年,有一些非常好的成果,我們野村綜研愿意搭橋,幫助這些日本企業把自己的優秀成果推廣到中國,在中國實現這些成果的產業化!”
物聯網相關文章:物聯網是什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