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低價多晶硅大量涌入:外資主導太陽能產業
“這主要還是人力資源的低成本以及政府的優惠獎勵政策,維持一些企業贏利。”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環科院一位教授向本報記者表示,由于一直沒有掌握真正核心的多晶硅生產技術,我國多晶硅生產能耗和成本較高,成為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中的一道“硬傷”。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07308.htm另一方面,在多晶硅進口的背后,80%以上進口企業為外商投資企業。
南京海關數據顯示,1-2月江蘇口岸外商投資企業進口多晶硅1469.9噸,增長1.7倍,占多晶硅進口總量的83.9%。
這表明,太陽能產業仍是原材料進口和產品出口的“兩頭”在外型產業。
圣睿太陽能科技(鎮江)有限公司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我國當前多晶硅行業大型企業的多晶硅生產成本約為35美元-50美元/千克,少數中小企業的生產成本高達70美元-80美元/千克,而國際七大廠商生產成本最低可以控制在15-20美元/千克。“國外企業的優勢,會刺激國外產品快速大量進軍國內市場。”上述人士表示。
“一旦代表世界先進水平的海外7大集團集體降價,我國現有的多晶硅生產企業將面臨巨額虧損。”南京海關統計分析科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屆時看似逐步成長起來的中國太陽能產業將面臨“滅頂”之危。而破解多晶硅生產技術瓶頸、提高全行業技術水平,進而提高綜合競爭力,已是國內多晶硅行業能否健康發展的關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