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械邁入GMP時代 新入企業將面臨較高門檻
對此,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技術法規總監李冬也認為,《規范》的部分條款借鑒了國際通行的ISO13485認證標準,并積極向QSR標準靠攏,將我國醫療器械質量管理體系以法規的形式確立下來,是嘗試與國際接軌的初體驗。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05167.htm不過,也有人認為,鑒于提高準入門檻且部分條款內容過于原則及指導性、可操作性不強,軟件管理不夠具體,恐難形成合力。
王必戰表示,通過了ISO13485認證的企業,只需按要求換證即可,而新進入的企業將面臨較高的準入門檻的考驗。能否及時修訂企業自身的流程管理,并在2010年4~5月完成流程管理方案,對中小企業仍是一大考驗。
“當然,產業升級,優勝劣汰是必然。比如,《規范》中明確規定,生產企業應建立產品標識的控制程序并形成文件,明確在產品實現的全過程中,以適宜的方法對產品進行標識,以便識別等內容,正是很多企業當前所忽視的。”胡軍飛認為,順應市場大勢,嘗試與國際接軌是值得肯定的,但在實踐中提升軟硬件的要求應循序漸進,特別是對新產品應給予政策保障。
記者從有關方面了解到,為更好地貫徹實施《規范》,并規范無菌和植入性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體系及其監督檢查工作,國家還出臺了《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無菌醫療器械實施細則(試行)》和《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植入性醫療器械實施細則(試行)》。
許培銓對此表示,編織越來越嚴密的法規網絡,是逐漸與世界接軌、共創民族品牌的必要保障和根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