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獎戰略新興產業科技突破
昨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連續第10年在北京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重獎在科技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或有卓越建樹的專家學者和科研項目。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05054.htm共有9人和365個項目獲得2009年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孫家棟和谷超豪兩名科學家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及各500萬元獎金,365項科技成果分獲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從2009年獲獎情況看,來自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能源、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新材料、新醫藥、生物育種和信息產業)的獲獎比例頗大,占據國家科技進步獎通用項目獲獎成果的36%,超過三分之一。
新華社的報道稱,中國重獎科研人員和項目,意在激勵自主創新成果和人才,提高國家核心競爭力。
溫家寶在昨日大會上發表講話稱,科學技術是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支撐,是贏得未來競爭的必然選擇。他強調要以國際視野和戰略思維,著眼于提高國家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積極選擇和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科技部表示,中國在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第三代移動通信、深空探測、電網建設等領域有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推動了戰略高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發展。
以“超高壓直流輸電”項目為例,中國西電集團歷時十年,經過2300多名科研人員聯合攻關,全面掌握了關鍵技術,該技術比交流輸電效率高2倍,不僅解決了不同頻率電網的互聯問題,而且具有系統運行穩定、調度靈活等特色。目前,中國已經在該類型電網實現總長度和輸運容量全球“雙料”第一。
自2006年中國制定了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戰略以來,企業在國家科技獎中的地位也逐步提升。在科技進步獎通用項目中,企業參與完成的項目占68%,科技部表示,中國企業在紡織、化工、裝備業等領域的技術水平和國際競爭力顯著提高。
昨日大會上,“《中國植物志》的編研”被授予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繞月探測工程”等3項成果被授予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據了解,國家科學技術獎創立10年來,共獎勵各項科技成果超過3000項,接近3萬人和1個國際組織分享了各項國家科技大獎。其中,有16人獲得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09年,共有14名來自基層的普通工人農民獲得國家科技獎勵。
2009年又有2位一線工人和2位農民獲得國家科技獎勵,他們分別是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的王康健、江蘇省電力公司泰州供電公司的許杏桃,以及天津富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郭玉富、河南平安種業有限公司的呂平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