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業界動態 > 新能源過剩事出有因 多晶硅風電獲準松綁

        新能源過剩事出有因 多晶硅風電獲準松綁

        作者: 時間:2010-01-05 來源:經濟觀察報 收藏

          2、產能過剩之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02523.htm

          按照國家能源局的預計,2009年中國將形成2,000萬千瓦的風電裝機規模,成為全球第三大風電國家。多晶硅方面,全國在建產能達到8萬噸,呈現爆炸式擴張。

          盡管中國在風電設備和多晶硅領域存在巨大的潛在產能,但實際的情況卻是,真正在運轉的產能尚不及已有產能的一半。

          一位參加摸底調研的專家說:“現在全國80多家風電設備廠家中,沒有一家的生產率能夠達到50%以上,很多公司生產的葉片都放在倉庫里生銹。

          多晶硅行業也是如此。”

          “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并不在生產企業,而是在后期的電網配置上。”該專家比喻說,就像一個水渠,兩頭都大,唯獨中間很窄,水沒法流過去。但不能因此就去拼命縮小兩頭。應該是把中間挖寬。“對于任何國家,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總量中的比重越高越好。”

          工信部的調研也顯示,盡管多晶硅規劃產能超過了8萬噸,但產能建成率只有55%左右,而實際產能利用率則更低,只有25.8%。截至2009年9月,全國已投產的多晶硅生產企業僅有十幾家,僅占規劃總量的24.6%。

          多晶硅是太陽能發電的基礎材料,史立山說太陽能產業現在面臨的最大難度是成本降不下來。“我們現在招標大概的標桿上網價是每度電1.09元,企業利潤率已經很低了,但仍然比我們現在的電價高2/3。”

          按照史立山的設想,中國多晶硅產業要發展,光伏電價必須下降,需要降到7毛、8毛,這個行業才可以發展。但這也意味著政府需要拿出更多的財政資金進行補貼,這恐怕也難以持續。

          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曾表示:“如果成本不能降低,我們就只能告訴人們這是個科研產品,可以發電,但不能投入商用。”

          這就是中國多晶硅行業發展面臨的尷尬境地。下游發展的制約和政策扶持力度的不足,讓中國8萬噸多晶硅產能無法釋放。

          盡管如此,中國數家大型國有企業已紛紛開始大手筆進軍太陽能和風電產業。目前,五大發電集團、國家電網、兩大石油公司均已經開始著手部署產業。

          史立山說,眼下的核心問題,一個是政策進行合理的引導,讓企業通過技術創新、規模效應等辦法,降低太陽能和風能發電的成本。另一方面,就是抓緊制定上網辦法,以及政府的財政補貼政策。

          一旦兩方面都具備,未來行業可以進行招標上網,成本低的企業就具備競爭力,成本高技術差的企業,不需要政策進行限制,自然就會被市場淘汰。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新能源 LED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都兰县| 红河县| 沧源| 公主岭市| 本溪市| 延津县| 绍兴县| 尉犁县| 河西区| 辽中县| 宣城市| 双牌县| 榕江县| 兰州市| 栾城县| 大宁县| 二连浩特市| 蓬莱市| 营口市| 宁陕县| 海南省| 公主岭市| 紫阳县| 东莞市| 瑞昌市| 大化| 民县| 黄大仙区| 华宁县| 土默特右旗| 尼勒克县| 江西省| 银川市| 吉水县| 潮安县| 定结县| 三原县| 塘沽区| 玉田县| 杂多县| 神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