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業界動態 > ARM“拉攏”聯想戴爾:英特爾陣營現裂痕

        ARM“拉攏”聯想戴爾:英特爾陣營現裂痕

        作者: 時間:2009-12-02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收藏

          市場調研公司GoldAssociates創始人杰克·高德在評價英特爾和AMD的和解時表示,“和解之后,英特爾可以集中精力去應付 ‘長期威脅’了,我指的‘長期威脅’,當然不是AMD,而是。”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00375.htm

          早在2007年,PC業“霸主”英特爾首次提出移動互聯網終端MID(mobileinternetdevice)的概念,并發布了凌動芯片,向其圖謀已久的小型移動終端市場發起進攻。2008年,公司也宣布將進入小尺寸筆記本市場。

          據了解,公司的收入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取得其IP授權的芯片設計公司繳納的專利費;二是芯片流片后,制造公司繳納的版稅。這與設計、制造、封裝、測試到銷售都一手包辦 的 IDM (Integrated DevicdManufacturer垂直整合制造)廠商英特爾處于產業鏈上的不同環節,不存在直接競爭;從產品形式看,ARM一直專攻用于小屏產品的微處理器,而英特爾的領域在PC。

          雙方業務的交叉和競爭,源于PC與手機的融合趨勢。

          都德·布朗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在PC到手機的互聯網終端產品橫向坐標里,PC業三種產品形式加起來的市場規模年出貨量在3億~4億部,手機業兩種產品形式加起來的市場規模年出貨量在10億~15億部,而位于中間的移動互聯網業的市場規模,“(年出貨)可能是1億部,也可能是10億部。能不能做大,就看未來的終端能不能做到多樣性,能不能像手機那么便宜 ”。

          兩大陣營展開激烈搏斗

          都德·布朗的話里有兩個關鍵:產品形式的增加和價格水平的下降。

          在PC時代,英特爾之所以能控制整個產業鏈,得益于其與軟件巨頭微軟結成的利益同盟。PC制造商賺得多還是少,很大程度上受制于“Wintel”組合。

          而移動互聯網為PC廠商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性。在互聯網巨頭谷歌創立開放手機聯盟OHA(OpenHandsetAlliance)大舉進入操作系統領域后,PC廠商和手機生產廠商有了基于不同CPU(英特爾或ARM)和不同操作系統(微軟或Linux)的多樣選擇。在這些選擇中,“ARM+谷歌”比“英特爾+微軟”顯然更具開放性。面對產品形式多樣和價格低廉的目標,“開放者”顯然比“封閉者”更容易實現。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ARM 上網本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泉县| 汪清县| 云浮市| 绥中县| 肇源县| 巴塘县| 金湖县| 东丰县| 太保市| 陆河县| 林西县| 永胜县| 乐清市| 聂荣县| 高雄市| 若尔盖县| 米泉市| 姚安县| 商城县| 潼南县| 聂拉木县| 襄城县| 滁州市| 澄迈县| 连平县| 南城县| 花垣县| 临海市| 东台市| 昭通市| 多伦县| 大邑县| 玉田县| 武鸣县| 马边| 宝鸡市| 武川县| 巢湖市| 临颍县| 萍乡市| 琼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