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業界動態 > 《紐約時報》:超級計算機的平民化運動

        《紐約時報》:超級計算機的平民化運動

        作者: 時間:2009-11-25 來源:新浪科技 收藏

          美國《紐約時報》網絡版今天撰文稱,“云計算”(cloud computing)的快速發展不僅對行業趨勢產生了影響,甚至有望改變科研院所的研究方式。目前有多家科研機構都在嘗試通過云計算來提供大量科研數據和的運算能力,以便推動科研平民化的進程。以下為文章全文: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00166.htm

          計算能力平民化

          幾十年來,一直都被大學和政府牢牢控制。但是如果能夠讓普通大眾訪問這些設備,又將發生什么事情呢?

          的價格正在快速下滑,部分原因在于這類產品與普通采用了相同的元件,而且這些元件都是現成的,無需定制。這也是上周的一次超級計算機大會所明確的一條信息。如今,只要有數百萬美元的資金,任何組織都可以購買或者組裝一臺一流的計算機設備。

          與此同時,像、惠普、微軟和英特爾這樣的科研團體和企業也在尋找新的方式,通過所謂的“云計算”來提供大量的信息。

          這些優勢降低了密集型計算研究的門檻。這有可能引發計算能力的平民化,從而讓普通人在擁有一些新奇想法的時候也能有機會通過強大的計算能力來對自己好奇的事情進行研究,或許還能夠帶來一些意外的收獲。

          分享科研數據

          這也刺激了一些全球頂級計算機專家和科學家努力推進這一進程,從而將大量有價值的信息釋放出來。其目標是在超級計算機中存儲科研數據,使任何人都可以通過訪問這一系統,其中也包括業余科學愛好者。

          SGI公司CEO馬克·巴倫茨(Mark Barrenechea)說:“這是很好的想法。技術有了,需求也有了,此舉將引領全球科研成果出現爆炸式增長。”

          科研院所分享信息并非什么全新的理念。萬維網的雛形最初就是為了幫助科學家遠程分享數據。除此之外,大學和政府實驗室也是“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的早期倡導者,這種技術可以將計算能力分散到多臺計算機中進行。

          然而現在的想法是,這些科研機構可以借助科技行業的趨勢來完成比以前大得多的任務。如今,無論機構規模大小,甚至普通大眾都可以參與到相關的進程中。

          “麥哲倫”項目

          科學家從谷歌的網絡辦公軟件、圖片分享網站以及亞馬遜的網絡數據中心租賃項目中得到了啟發,他們希望將這種基于網絡的技術應用到實驗室中,從而處理大量的數據。

          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阿貢”)領導計算設施總監皮特·貝克曼(Pete Beckman)說:“桌面應用已經被導入云中,如今科研也將遵循同樣的路徑。這是個很好的想法,并將有助于科研平民化。”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IBM 超級計算機 PC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阳县| 天气| 浙江省| 北京市| 盐亭县| 盱眙县| 罗定市| 怀仁县| 濮阳县| 大关县| 观塘区| 西青区| 建始县| 茶陵县| 册亨县| 达州市| 梁平县| 徐闻县| 许昌市| 凤阳县| 伊金霍洛旗| 通许县| 林西县| 武强县| 沈阳市| 延长县| 天门市| 张家川| 随州市| 辉南县| 祁连县| 姜堰市| 麻栗坡县| 黄梅县| 景东| 滨州市| 华蓥市| 朝阳区| 黎城县| 清流县| 庆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