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8日消息,《紐約時報》近日發布文章,披露了此前OpenAI首席執行官 Sam Altman(山姆·奧爾特曼)曾希望籌集 7 萬億美元打造 36 座晶圓廠以及大規模數據中心的計劃。據稱臺積電的高管認為該計劃很荒謬,并且在與奧爾特曼會談后,還將其稱為“播客兄弟”(意為愛說大話)。隨后,在與奧爾特曼會晤中,日本官員對于該計劃也聽得笑了起來。以下為根據報道進行的內容整理:OpenAI的藍圖:讓人工智能技術像電力一樣流動2023年年底,OpenAI 首席執行官奧爾特曼開始提出一項大膽的計劃,他希望該計劃能夠創造公司構建更強大的人工智能所需的計算能力。在與阿聯酋投資者、亞洲計算機芯片制造商和華盛頓官員的會晤中,他提議他們聯合起來,投入數萬億美元在全球建立新的計算機芯片工廠和數據中心,包括中東。盡管一些參與者和監管機構對該計劃的部分內容持反對態度,但談判仍在繼續,并擴展到歐洲和加拿大。根據 9 位了解該公司討論情況的人士向《紐約時報》描述,OpenAI 為未來制定的藍圖,將創建無數個數據中心,提供全球計算能力庫,專門用于構建下一代人工智能。盡管這看起來有些夸張,但奧爾特曼憑借OpenAI的成功,已經在短短幾年內已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技高管之一,并能在數周內獲得中東資金、亞洲制造業巨頭和美國最高監管機構的青睞。這也表明科技行業決心加速開發一項據稱可能與工業革命一樣具有變革性的技術。據三位知情人士透露,在私下談話中,奧爾特曼曾將全球數據中心比作電力。隨著電力供應越來越廣泛,人們找到了更好的利用方式。奧爾特曼希望數據中心也能如此,最終讓人工智能技術像電力一樣流動。7萬億美元,建造36家晶圓廠及數據中心要想實現OpenAI的人工智能藍圖,需要數量龐大的高性能算力芯片的支持。但目前AI芯片依然供應緊張,這也制約了一些數據中心的建設。如果供應增加,OpenAI 相信它可以構建更強大的人工智能系統。據 9 位了解公司討論情況的人士透露,OpenAI 高管在數十次會議上敦促科技公司和投資者擴大全球計算能力。科技研究公司 Futurum Group 首席執行官丹尼爾·紐曼 (Daniel Newman) 表示:“奧爾特曼正在思考 OpenAI 如何保持相關性。它需要更多的計算能力、更多的連接能力和更多的能力。”隨后,奧爾特曼開始醞釀籌資數萬億美元建造自己的芯片制造工廠的計劃。為此奧爾特曼不僅會見阿聯酋政府,還拜訪了臺積電、三星等晶圓制造大廠。報道稱,奧爾特曼最初的計劃是要求阿聯酋出資建設多個芯片制造廠,每個工廠的造價可能高達 430 億美元。該計劃將解決全球最大芯片生產商臺積電等公司的產能瓶頸,并希望降低芯片制造成本。臺積電一直在為領先的人工智能芯片開發商英偉達生產先進半導體,但是產能一直是瓶頸,這也是英偉達的AI芯片持續供應受限的關鍵。奧爾特曼認為,該計劃將能夠幫助英偉達生產更多芯片,OpenAI 和其他芯片公司也將能夠在更多人工智能數據中心使用這些芯片。
臺積電發言人威爾·莫斯 (Will Moss) 表示,公司愿意討論擴大半導體開發,但目前正專注于當前的全球擴張項目,“目前沒有新的投資計劃可以披露”。據兩位了解談話內容的人士稱,在啟動融資計劃后不久,奧爾特曼訪問了臺積電位于中國臺灣的總部。他告訴臺積電的高管,要實現他的愿景,需要花費 7 萬億美元和許多年的時間才能建成 36 座半導體工廠和額外的數據中心。這是他第一次訪問臺積電。7萬億美元計劃縮水為“數千億美元”其中一位知情人士稱,在與奧爾特曼交流后,臺積電的高管認為這個想法太荒謬了,他們開始稱呼奧特曼為“播客兄弟”(podcasting bro)(認為他是在說大話)。即使僅增加幾家芯片制造廠(更不用說 36 家)就非常危險,因為涉及的資金太多了。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奧爾特曼尋求的這筆資金相當于美國GDP約四分之一的投資來建設晶圓廠計劃被曝光之時,也受到了業界的普遍嘲笑。大約在同一時間,奧爾特曼還訪問了韓國,并與該國兩家芯片制造商三星和 SK 海力士進行了會談。具體會談內容外界不得而知。或許是被眾多半導體專業人士“教育”一通之后,奧爾特曼改變了其不切實際的籌資7萬億美元建設晶圓廠以及數據中心的計劃。OpenAI 發言人 Liz Bourgeois 隨后也表示:“我們不會、也從未考慮過數萬億美元的項目。盡管讓全球所有人全面建設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所需的總投資可能在幾十年內達到數萬億美元,但 OpenAI 正在探索的項目規模卻僅高達數千億美元。”
目前尚不清楚這一切將如何運作。OpenAI 試圖組建一個松散的公司聯盟,包括微軟等數據中心建設者以及投資者和芯片制造商。但誰將支付這筆資金、誰將獲得這筆資金以及他們將建造什么等具體細節仍不清楚。公司估值1500億美元與此同時,OpenAI 還在就公司本身的融資進行單獨談判,以便籌集 65 億美元來支持其自身業務。這筆交易將使這家初創公司的估值達到 1500 億美元。三位知情人士表示,阿聯酋的科技投資公司 MGX 是潛在投資者之一,其他投資者還包括微軟、英偉達、蘋果和 Tiger Global。據介紹,OpenAI 尋求現金是因為其成本遠遠超過收入。該公司去年的銷售額超過 30 億美元,而支出卻高達約 70 億美元。最新的其他外媒報導顯示,OpenAI在今年8月份營收達到3億美元,比2023年初成長了170%,使得2024年整體年營收將達到預計的約為37億美元。但一名看過相關檔的金融專業人士的分析顯示,在支付了與服務運營相關的成本,以及員工新資和辦公室租金等其他支出后,該公司預計2024年將虧損達50億美元。而且,這些數字還不包括向員工支付以股權為基礎的薪資。電力瓶頸奧爾特曼和他的同事還討論了在阿聯酋建設大規模數據中心的問題,因為數據中心耗電巨大,而阿聯酋是一個電力過剩的國家。但是在美國,科技公司很難建設新的數據中心,因為那里沒有足夠的電力來運行它們。此外,OpenAI 還與阿聯酋創建的專注于人工智能的投資公司 MGX 討論了為基礎設施建設計劃提供資金的問題。今年春天,OpenAI 高管還在東京與日本官員舉行了會議。他們制定了一項計劃,將利用2011 年福島核事故后退役的核電站的電力來建設數據中心。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在一次會議上,當 OpenAI 表示其尋求 5 千兆瓦的電力,大約是普通數據中心所消耗電力的 1000 倍時,一位日本官員笑了起來。該知情人士表示,后來,在與德國官員的會面中,OpenAI 探討在北海建立一個數據中心,以便可以利用海上風力渦輪機產生的 7 千兆瓦電力計劃。不過,對于OpenAI的計劃,相比其他國家政府來說,阿聯酋政府的重視程度更高。阿聯酋人工智能國務部長奧馬爾·蘇丹·奧拉馬 (Omar Sultan Al Olama) 在今年 3 月份接受《泰晤士報》采訪時表示,爭取這樣一筆巨額交易“有商業理由”。重心回歸美國然而,一些美國白宮官員和國會領導人擔心,批準在阿聯酋建設基礎設施可能會讓中國獲得重要技術的后門。蘭德公司技術研究員黃思豪表示,國家安全研究人員發現證據表明,一些阿聯酋大學與與中國大學有合作。華盛頓的官員還對一家美國公司試圖在中東開發重要技術表示擔憂。要在許多國家建設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美國公司需要獲得負責監管出口管制的美國官員的批準。據這 9 位知情人士透露,奧爾特曼此后已將其雄心縮減至數千億美元,并制定了一項新戰略:首先幫助在美國建立數據中心,以討好美國政府官員。OpenAI 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其重點是在美國建設基礎設施,“目標是確保美國繼續保持全球創新領先地位,推動全國再工業化,并確保人工智能的好處得到廣泛普及。”2024年9月,在美國白宮與其他科技領袖的會議上,奧爾特曼介紹了一項名為“基礎設施就是命運”的 OpenAI 研究。兩位知情人士表示,這項研究呼吁在美國建立新的數據中心。每個數據中心的建設成本為 1000 億美元——大約是當今最強大的數據中心成本的 20 倍——它們將容納 200 萬個 AI 芯片,消耗 5 千兆瓦的電力。據兩位知情人士透露,阿爾特曼在講話時坐在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的畫像前。羅斯福總統曾向紐約林肯隧道等大型基礎設施項目投入大量資金。這位 OpenAI 負責人告訴白宮官員——包括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和國家安全顧問杰克·沙利文——人工智能數據中心將成為美國再工業化的催化劑,創造多達 50 萬個就業崗位。奧爾特曼還警告稱,美國有可能落后于中國,如果美國不與阿聯酋合作,那么中國就會取而代之。本周,美國拜登總統和阿聯酋總統謝赫·穆罕默德·本·扎耶德在白宮會面,并指示兩國高級官員制定一份備忘錄,詳細說明未來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合作、為了加強努力,OpenAI 聘請了克林頓白宮律師克里斯·萊哈內 (Chris Lehane) 擔任全球政策副總裁,并聘請了兩名商務部人員,他們曾參與制定《芯片與科學法案》,這是一項旨在增加國內芯片制造的跨黨派法律。其中一人將負責管理未來的基礎設施項目和政策。上周,奧爾特曼在 OpenAI 客戶 T-Mobile 的一場投資者活動上,謙虛地談到了公司的宏偉目標。“我們在大量已有工作的基礎上繼續前進,”他說。“如果你想想人類歷史上發現半導體、制造芯片、網絡和這些大型數據中心所發生的一切,你會發現我們只是在這些基礎上做了一點點努力。”來源:芯智訊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