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專欄

        EEPW首頁 > 博客 > 國產衛星星座,為什么一定要“走出去”?

        國產衛星星座,為什么一定要“走出去”?

        發布人:傳感器技術 時間:2024-05-29 來源:工程師 發布文章
        2024年行將過半,全球衛星通信產業的發展,又有了新的變化。


        衛星星座方面,各大企業的競爭博弈全面進入白熱化階段。衛星的發射速度在不斷加快,而全球星座項目的數量和規模也在持續擴大。衛星星座布局的窗口期一旦結束,產業格局也將基本確定,新的玩家再想進入,就很難了。
        衛星應用方面,發展速度也同樣驚人。
        面向手機終端的衛星通信服務,目前已經成為各大手機廠商旗艦型號的標配。除此之外,面向汽車、物聯網等場景的衛星服務,也受到了市場和用戶的歡迎,正在加速落地。越來越多的衛星通信終端,正在進入交通出行、戶外探險、航空海事、應急救援等領域,為用戶創造價值。

         “國產星鏈”,不能閉門造車 
        衛星產業發展正處于高速發展的時期,而圍繞國內衛星產業如何參與國際競爭,網絡上卻有一些錯誤的觀點。
        眾所周知,在商業航天和星座布局上,我們國內的速度是慢于國外的。
        SpaceX星鏈計劃為代表的國外星座,啟動時間較早,占據了先發優勢。無論是在星座規模上,還是在市場推廣上,他們都處于領先地位。
        而國內的話,啟動時間雖然晚,但追趕步伐正在不斷加快。除了中國星網這樣的國家隊之外,以時空道宇為代表的中國民營商業航天企業,也紛紛入局,參與到了這場競賽之中。
        針對目前的競爭態勢,很多人認為,中國發展“國產星鏈”,只是為了服務于國內和周邊小范圍地區。也有人認為,中國的“國產星鏈”,不具備國際競爭力。甚至有人認為,衛星產業,中國和國外就應該“各玩各的”,獨立發展。
        這些觀點顯然是不對的,缺乏對衛星產業的基本認知。
        衛星按用途可以分為軍用衛星和民用衛星。民用衛星產業,和IT、汽車等其他很多產業一樣,都屬于開放競爭的市場。國外能做,國內也能做。國企能做,民營企業也能做。
        2014年,我國就已經開放民間資本搞火箭、造衛星,大力推動航天產業的商業化進程,并稱之為“商業航天”。
        圖片商業航天,創造更大價值
        截至2023年底,國內注冊并有效經營的商業航天企業達537家。這些企業的發展給中國航天產業注入了新鮮血液,通過技術創新大大刺激了產業發展的活力。
        目前我們國內的衛星星座項目,基本上都屬于商業航天。既然是商業化的產物,就符合全球化的趨勢,應該積極“走出去”。
        全球化是衛星星座發展的必然方向。
        衛星星座和地面****有很大不同。地面****的服務范圍受信號能力限制,所以只能覆蓋較小的區域。而衛星在太空中,它的移動范圍更大,服務范圍也更大。
        既然能夠覆蓋更多的國家和地區,具備提供服務的能力,那么,基于當地法律法規的要求,在當地開展業務,為當地用戶提供服務,又何嘗不可?
        圖片衛星具有覆蓋優勢
        站在市場的角度,用戶數量越多,收入就越高。星座的發射和運營成本能夠得到平攤,企業也就能夠獲得更多的利潤,提升盈利能力,商業模式的成功概率也會更高。
        站在技術的角度,國內衛星企業積極出海,也是利大于弊的。全球化可以促進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技術交流與合作,加速衛星技術創新。各國可以根據自身優勢,進行能力互補,共同推進衛星設計、制造、發射及應用服務等方面的技術進步。
        站在供應鏈的角度,通過加入商業航天全球供應鏈,國內衛星企業可以在世界范圍內尋求最優化的原材料、組件和服務,有助于降低成本并提高生產效率。企業也可以將自己的能力和優勢開放給國際合作伙伴,創造收益。
        商業航天出海,其實就像高鐵走出國門一樣,也是擴大中國影響力的一種有效手段。衛星產業的全球化,能夠加強國家之間的合作與對話,增強國際信任與合作。
        總之,搞衛星,絕對不能“閉門造車”。
        衛星產業的全球化,不僅有利于技術革新、市場增長和成本效率,也對社會經濟、國際合作以及產業進步等有巨大幫助。對于衛星企業來說,如果想要在商業上獲得成功,就必須走全球化之路。

         衛星企業推動全球化,該怎么做?  
        一直以來,海外的衛星企業,都積極推動自身的全球化布局,并取得了不錯的成果。
        SpaceX的星鏈項目為例。作為業界最知名的低軌星座,他們從一開始,就定位于提供全球范圍內的高速互聯網接入服務。截至目前,開通星鏈服務的國家、地區和市場已近100個。
        星鏈項目不僅在物理層面上實現了全球網絡的鋪設,也在應用和服務層面深入到世界的各個角落。通過技術和服務等多維度的全球化合作,星鏈已經在衛星互聯網接入領域占據了重要位置。2023年,他們的收入達到41億美元。
        另一家知名的衛星企業——銥星,也是全球化的積極倡導者。他們的衛星網絡,可以提供覆蓋全球的移動語音和數據服務。
        銥星的商業客戶群極為多樣化。既包括海運、航空、石油、天然氣等傳統產業,也包括娛樂、旅游、應急服務等高速增長的市場。2024年一季度,銥星的付費用戶總數超過233萬人,營收超過2億美元。
        再說說OneWeb。作為行業先驅之一,OneWeb也有自己雄心勃勃的星座計劃。他們打算構建一個由600多顆近地軌道衛星組成的星座,為全球提供高速、低延遲的互聯網連接服務。
        OneWeb非常重視國際合作,與多個國家政府、企業以及發射服務提供商建立了合作關系。例如,他們與阿麗亞娜航天公司合作進行衛星發射,以及獲得英國政府等的支持。再例如,他們與軟銀合作,在日本開展衛星通信服務。
        國際巨頭的全球化戰略,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就,也給我們國內企業提供了方向。
        我們也可以注意到,國內民營商業航天企業,也已經開始了全球化的嘗試和努力。
        以時空道宇為例,作為國內民營商業航天的代表性企業,他們的全球化已經走在了前面。
        時空道宇成立于2018年,由吉利控股集團戰略投資,是一家專注于航天信息與通信技術領域的科技創新企業,也是全球第六家、目前中國唯一一家具有自主星座建設及運營能力的商業航天企業。
        時空道宇的全球化戰略,包括了多個方面:
        首先,是用戶市場的拓展。
        時空道宇擁有自己的星座,名字叫做吉利未來出行星座。
        2022年6月2日,時空道宇將星座首軌9顆衛星成功發射入軌,組成了星座的第一個軌道面。2024年2月3日,他們又成功發射了11顆,組成星座的第二個軌道面。第三軌衛星將于今年下半年發射,部署完成后開啟全球化商業服務。第四軌衛星將搭載手機直連衛星通信載荷,為海量存量手機提供手機直連衛星通信服務。
        按計劃,兩年內,他們將完成星座一期全部72顆衛星的組網部署,實現全球實時數據通信服務。
        圖片
        在星座全球化服務落地的發展方向上,基于吉利未來出行星座,時空道宇積極與海外電信運營商進行深度的綁定和合作,在消費電子、自動駕駛、智能網聯等領域,為當地用戶提供高可靠、低成本的應用服務,實現全球化業務落地。
        2023年,時空道宇積極拓展東南亞、中東、非洲等地區的業務,已經完成了一系列的戰略合作簽約。
        其次,是技術的全方位合作。
        時空道宇的能力并不僅限于衛星星座的建設與運營。他們是國內首個實現商業閉環的商業航天公司,已經完成了從衛星研發、量產、測控到應用的全產業鏈布局。
        換言之,除了星座之外,在終端和應用解決方案上,時空道宇也有強大的研發和服務能力。
        在消費電子領域,時空道宇已完成基于自有星座的手機直連衛星通信芯片研發和流片,將于下半年實現規模化量產應用。在自動駕駛及智能網聯領域,時空道宇已于2023年實現車載衛星通信技術及星基高精定位技術的全球首次量產上車。
        這些能力,為時空道宇在海外實現業務落地奠定了基礎。他們可以與當地客戶進行深入合作,共同進行應用的深層次研發。
        例如,在東南亞地區,時空道宇與馬來西亞電信運營商Altel簽約,攜手研發技術和系統應用,加速智慧港口、智慧農業等領域的應用落地。在中東地區,時空道宇與阿曼衛星通信公司Azyan Telecom達成戰略合作,雙方計劃在中東地區和北非地區推動吉利未來出行星座商業化服務的全面落地。
        其次,是產業鏈的融合。
        時空道宇在浙江臺州有一個衛星超級工廠,可以靈活滿足通信、導航、遙感衛星等不同型號規格的衛星總裝、集成與測試,具備年產衛星500顆的能力。
        圖片時空道宇衛星超級工廠
        這樣的產能,自己用肯定是富余的。加入全球產業鏈,可以將這個產能輸送到全球市場,服務于更多客戶。
        時空道宇自研了多種衛星平臺,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和要求,提供定制化的生產方案和服務。
        所有的這些,都有利于時空道宇在全球衛星產業鏈中占據一席之地,也能夠幫助自身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綜上所述,通過在市場、技術和產業鏈上的全面推進,時空道宇的全球化布局已經初步雛形。這將會幫助他們獲得更快的業務增長,以及更多的經營盈利,有利于他們在未來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最后的話 
        商業航天是一個高投入、高風險的行業。想要在這個行業獲得成功,就必須要有足夠的勇氣和膽略。
        大膽地走出去,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對于國內商業航天企業來說,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歷練過程,也是難得的機遇。
        當然,國內商業航天企業的全球化,除了企業自身努力之外,也離不開國家的支持。
        國家如果能在目前財政補貼、稅收優惠和產業政策等支持的基礎上,提供更多出海政策上的支持,將大大加快企業的全球化進程。
        通過放寬相關技術出口管制,幫助民營企業在相關國家取得頻率和運營許可,能夠鼓勵和保護民營企業拓展海外業務,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
        通過加強國際合作和政策對接,為商業航天企業提供更加便利的海外市場準入條件和服務保障,幫助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實現更大范圍和更深層次的國際合作。
        在不遠的將來,希望能夠看到更多的中國商業航天企業成功出海,共同推動人類“大航天時代”的早日到來。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關鍵詞: 國產衛星星座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得荣县| 昌吉市| 宁明县| 广灵县| 托克逊县| 高州市| 淳安县| 镇安县| 台安县| 乐昌市| 盐津县| 长子县| 新巴尔虎左旗| 喀什市| 咸丰县| 长泰县| 阳江市| 屏边| 时尚| 喀喇沁旗| 扎赉特旗| 海兴县| 房产| 黑河市| 唐海县| 江川县| 留坝县| 思茅市| 广昌县| 大港区| 资源县| 长海县| 象州县| 津南区| 鹤壁市| 桂林市| 昌黎县| 荣成市| 石阡县| 陇西县| 正镶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