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運營商紛紛入局,通信行業邁入大模型時代
當地時間2月26日,在巴塞羅那舉行的MWC(世界移動通信大會)展會上,華為董事、ICT產品與解決方案總裁楊超斌發布了通信行業首個大模型。這是本次巴展期間華為最重要的發布之一,也是華為自盤古大模型之后的又一大模型產品。
楊超斌介紹,華為通信大模型主要服務于運營商,它能夠面向不同角色提供智能語言交互能力,提升員工知識水平和工作效率;在不同網絡運維場景下,能夠分析拆解復雜流程,編排操作方案,保障用戶的網絡體驗。
5G-A時代,運營商的訴求在于如何提升網絡運營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商業變現并提升用戶滿意度,大模型解決的正是這一問題。而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大模型在通信行業的普及能夠盡可能減少網絡癱瘓的情況,降低“斷網”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
目前,華為通信大模型已經在一些具體場景得到初步落地應用。例如,在常見的網絡故障中,大模型可以基于網絡數據和決策鏈推理,快速定位故障的根本原因,使得平均故障處理時長可以從2.5小時降低到僅20分鐘。
此外,它也能通過預測模型來快速生成合理的網絡能耗的配置策略,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盡可能地降低運營成本。
生成式AI火爆之后,運營商被認為是主要受益者之一。這種技術依賴于大模型的訓練和運行,背后則需要算力和網絡支撐。運營商擁有優質網絡、算力和云服務能力,不僅可以自身應用大模型來提升服務能力與產業效率,也可以為企業訓練大模型提供算力支持。
正因如此,通信廠商已經紛紛進入大模型時代。
2023年,三大運營商就分別發布了自研的大模型,例如中國移動發布的九天大模型、中國電信星河通用視覺大模型、中國聯通鴻湖圖文大模型等。除華為之外,另一家設備廠商中興也推出了提升自身研發效率的星云研發大模型。
據中興介紹,九天大模型目前已應用于智能政務與智能客服,鴻湖大模型則服務于運營商增值業務,能夠實現文生圖、圖生圖、視頻剪輯等功能。
浪潮之下,海外運營商也早已押注大模型。美國運營商Verizon就曾透露,他們正在使用專門的人工智能來改進網絡性能、跟蹤數據趨勢和客戶體驗。另一家通信巨頭AT&T也選擇與OpenAI合作,運用大模型技術來提升其服務效率。
通信行業正在經歷一場變革——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曾表示,2024年將是5.5G的商用元年。在對網絡速率要求更高的5G-A時代,通信智能化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大模型和隨之而來的商業機會,通信廠商顯然不愿錯過。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