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起發布第五代津逮CPU:基于英特爾五代至強,最高48核96線程!
12月19日消息,在英特爾發布第五代至強可擴展處理器之后,瀾起科技于18日正式發布了其面向服務器市場的全新第五代津逮CPU。
據介紹,瀾起科技第五代津逮CPU,基于英特爾第五代至強可擴展處理器內核(代號:Emerald Rapids),通過了瀾起科技安全預檢測(PrC)測試,是面向本土市場的x86架構服務器處理器。相比第四代產品,其單顆CPU最高支持48個核心、96個線程,最大三級緩存容量達260MB;支持的DDR5內存速度最高達5600MT/s,CPU之間互連的UPI速度最高達20GT/s;基于LINPACK測試,其綜合浮點計算性能最高提升近40%。
瀾起科技表示,第五代津逮?CPU內置多種加速器,針對數據流處理、內存內分析、密碼運算以及壓縮解壓縮等應用場景,性能提升顯著。并且,這些加速器支持按需升級商務模式,可根據業務需要進行相應激活。同時,第五代津逮?CPU內置強大的AI加速引擎,為不同的AI應用場景帶來多達2倍到6倍的性能提升,以幫助客戶更好地應對AI工作負載的挑戰。
此外,第五代津逮?CPU還具備更低的待機功耗和更高的能效比,可有效降低數據中心TCO,以助力客戶減少碳足跡,實現碳中和。第五代津逮?CPU與第四代產品的針腳完全兼容,且都支持相同的服務器平臺,用戶可直接更新產品以實現無縫銜接和升級。
瀾起科技總裁Stephen Tai先生表示:“我們很高興向業界推出第五代津逮?CPU。津逮?系列CPU性能優異,品質穩定,并兼具廣泛的生態兼容性、良好的易用性。瀾起科技愿與生態系統內各伙伴鼎力合作,共同開發出性能強大、生態友好、便捷易用的服務器產品,助力各行各業數智化轉型和升級。”
從瀾起科技公布的信息來看, 其第五代津逮CPU包括5款SKU,涵蓋了48核、32核、28核、24核、16核這個五種配置,主頻在2.2GHz至2.9GHz之間。
根據之前的資料顯示,英特爾的第五代至強可擴展處理器基于Intel 7制造工藝、Raptor Cove P-Cove架構、最高64核28線程,相比第四代至強平均性能提升了21%,能效提升了36%,AI推理性能提升了42%,總擁有成本降低了77%。
從英特爾公布的第五代至強可擴展處理器的28款SKU來看,瀾起科技第五代津逮CPU當中的C8558P對應的就是英特爾Xeon Platinum 8558P;C4514Y對應的是英特爾Xeon Silver 4514Y,不過主頻提高到了2.6GHz(原為2GHz);C5520+對應的是英特爾Xeon Gold C5520+;C6542Y對應的是英特爾Xeon Gold C6542Y;C6548Y+對應的是英特爾Xeon Gold C6548Y+。
需要指出的是,瀾起科技第五代津逮CPU并不是單純的把英特爾第五代至強可擴展處理器換個標,而是在英特爾CPU的基礎上加入了瀾起科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混合安全內存模組組成,理論上可以檢查所有的指令,檢查X86內核運行時行為是否與預期一致,若一致則執行,如果不符合預期定義的動作可以終止執行。所以,逮服務器平臺目標是打造高性能的安全可控可信服務器平臺。
資料顯示,瀾起科技與英特爾的合作最終起源于2006年,當時成立剛2年的瀾起科技憑借自己開發的DDR2內存緩沖芯片成功獲得英特爾的青睞(在其他指標沒有降低的前提下,瀾起科技芯片功耗比行業內公認的頂尖水平低了40%)。隨后英特爾公司派人到上海考察后決定投資1000萬美元技術資金,并停止自己的內存緩沖芯片研發。這是二者合作的開端。
2014年,瀾起科技被上海浦東科投私有化從納斯達克退市后,開始積極拓展新業務領域,并于2016年開始與英特爾及清華大學合作研發津逮服務器CPU。
2017年,瀾起科技與英特爾簽署NRE協議:英特爾于2017年、2018年分別支付補貼資金784.10萬元、157.30萬元。
2018年,瀾起科技成功研發出津逮系列服務器CPU,由于英特爾通用CPU內核芯片占津逮CPU成本90%,瀾起科技對英特爾銷售額560萬元,采購額突增2709萬元。
同年,出于看好瀾起科技未來盈利前景及技術水平,英特爾還斥資約1.75億美元認購了瀾起科技約1.017億股,持股占比約為9.00%;同時雙方就公司治理、股份轉讓限制、優先購買權、共同出售權及其他方面的權利進行了約定。英特爾享有包括重大事項一票否決權及回購權等權利。
具體協議如下:
i. 財務信息知情權(合理時間內獲取年報和季報的權利);
ii. 指派董事會觀察員事項(有權委派一名董事會觀察員列席董事會,但無任何表決權);
iii. 其他保護性事項(享有否決權),即未經Intel Capital同意,公司不得從事如下行為:a. 導致公司解散或清算的行為或為債權人利益提起破產、破產管理等程序;b.導致公司控制權變更的行為或全部或實質資產的出售、抵押或轉讓的行為;c. 根據公司章程需要經公司董事會同意的關聯交易行為;d.對公司經營范圍進行變更且該變更將對公司履行商業協議產生不利影響。
瀾起科技將上述稱之為保護投資人自身的投資利益的“消極保護性”權利,并強調這不屬于對賭協議。雙方約定,如果2021年5月公司還未完成上市,上述股東有權要求公司按其投資成本回購股份。若成功上市,Intel享受的相關保護性權利也隨之終止。
自2019年,瀾起科技在A股上市以來,英特爾未對瀾起科技有過增持或減持,一直穩居第二大股東位置。直到今年1月31日,包括中電投控、英特爾在內的共5大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披露減持公告,減持比例在1%-2%之間,其中英特爾計劃減持2%;今年7月11日,中電投控、英特爾、嘉興芯電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擬轉讓股份的總數為3412.07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3%。其中,中電投控擬轉讓2643.39萬股,占總股本比例為2.32%;嘉興芯電擬轉讓200萬股,占總股本比例為0.18%;英特爾擬轉讓568.68萬股,占總股本比例為0.50%。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英特爾依然是瀾起科技第二大股東,持股6.65%。
在英特爾投資瀾起科技以來,瀾起科技對英特爾的關聯交易也在持續增長。從財報來看,2022年全年,瀾起科技與英特爾及其控股子公司發生的采購商品和研發服務費用為9.40億元,占報告期內營業收入的25.60%。
對此,瀾起科技此前就曾表示,津逮 CPU項目是公司與英特爾公司合作研發的,公司采購來自英特爾公司的產品,符合公司業務發展的客觀需要,且關聯交易定價公允合理,不存在損害公司及股東利益的情形。
編輯:芯智訊-浪客劍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