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奇跡!華科師徒全球首個復現韓國室溫超導磁懸浮,美國超導盤中暴漲150%
人類就要迎來材料和能源的新紀元了嗎?未來科技之門仿佛已被打開,我們似乎已站在人類文明史的分水嶺。2023年最震撼的時刻才剛剛到來,「室溫超導」似乎已經超越AI,準備在時間線上劃下開天辟地的一刻。最近,全世界都陷入室溫超導的復現狂潮。而今天,全球首個公開證實LK-99磁懸浮特性的殊榮,花落華中科技大學!
8月1日下午3點多,華科大UP主「關山口男子技師」的視頻一發出,瞬間引爆B站。
華科團隊獲得晶體的磁懸浮角度比韓國團隊的更大,有望實現真正意義的無接觸超導磁懸浮
網友們全體起立合影留念,見證這歷史性的時刻。截至發稿時,視頻的瀏覽量更是超過了430萬。
新智元
,贊340
華科團隊首次驗證懸浮現象
華中科技大學材料學院博士后武浩、博士生楊麗,在常海欣教授的指導下,成功首次驗證合成了可以磁懸浮的LK-99晶體。從視頻中可以看到,這根牙簽指的小「黑點」就是團隊得到的材料樣品。而屏幕顯示的,就是它在顯微鏡下的樣子。



當然,根據這個視頻,目前只能說,華科大團隊主合成的LK-99具備一定的抗磁性。抗磁性只是超導體的必要條件——超導體都有抗磁性,但是有抗磁性的不一定都是超導體。
此前世界各地的多個復現實驗,也都能證明實驗產物具備抗磁性。
而這次的不同之處在于,在已公開范圍內,華科大團隊復現了全世界首個可以表現出磁懸浮現象的LK-99的樣品。
UP主也承認,目前只針對一片幾十微米大小的樣品,驗證了邁斯納效應。但是,由于接下來的測電阻步驟可能破壞樣品,他表示實在不敢動。所以,現在正在加急燒第三批爐子。
來源:39latale
至于接下來的重頭戲,就是測量磁化率以及是否具有零電阻效應了。讓我們期待一波「關山口男子技師」的手速。來源:Blueの鯨、丶慕容沫沫
其實,這名UP主第一次不太理想的復現,也不過就發生在幾天前。當時的產品,體現出了微弱的抗磁性。
難道,奇點要來了?


因為「邁斯納效應」是一系列現象的綜合產生的。懸浮實驗不僅讓材料能夠浮起來,還需要正反向都能懸浮、橫向移動時沒有明顯阻力、縱向移動時有不同的穩定狀態等。除了抗磁性的懸浮實驗,還需要加足夠大磁場、升高溫度、以及加大電流,來破壞其抗磁性。考慮到現在的樣品量很小,上述實驗很難一一重復,還需要進一步把樣品的量做大。

另一團隊證實:抗磁,半懸浮
前幾天,知友「半導體與物理」首次宣布自己所在的國內小組已在進行實驗。但發帖當天下午,他的帖子忽然消失,引發了許多網友猜想。

網友激動瘋了









如果LK-99成真,所有電子產品都會重做,實在太棒了!



美頂尖實驗室已證明理論可行
同在一天,美國頂尖實驗室——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科研人員,通過仿真計算,基本證實了理論的可行性。這篇論文在國內外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許多學者紛紛轉發,見證這一歷史性時刻。論文中,研究者模擬了韓國提出材料發生的情況,即銅原子滲入晶體結構并取代鉛原子,導致晶體產生輕微應變并收縮0.5%。作者介紹
常海欣
UP主的導師常海欣,目前是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在此之前,常海欣于2001年在燕山大學獲得學士學位,并于2004年在該校獲得碩士學位。畢業后,他進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深造,并于2007年取得了博士學位。之后的兩年里,他選擇在清華大學做博士后研究。2009年,他來到香港理工做助理研究,2011年加入日本東北大學,并在一年后出任該校助理教授。2013年,常海欣正式加入華中科技大學。根據公開資料,常海欣教授長期從事二維納米材料(石墨烯等)、量子材料(拓撲絕緣體等)及相關材料合成、低維物理與納米器件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發展二維納米材料、量子材料的新型制備方法,研究二維/量子材料的電子與自旋輸運性質、光學與光電子性能以及相關納米與能源器件、第一原理計算等。迄今為止,常海欣教授已在Advanced Materials, Nano Letters, ACS Nano,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國際期刊上發表論文40余篇,多篇文章被Wiley、ACS、RSC選為「Top 10 most accessed Articles」、「Most-accessed Articles」與「Hot Articles」。并且,在ACS Nano、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等雜志上以通訊作者撰寫相關領域的專題文章和綜述文章多篇。發表的論文共被SCI刊物引用1200余次。武浩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