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專欄

        EEPW首頁 > 博客 > 了解毫米波“移相”--之三

        了解毫米波“移相”--之三

        發布人:瑞興諾pcb 時間:2023-05-08 來源:工程師 發布文章

        了解毫米波“移相”--之三



        “移相”的實現

        由于各信號的“相位”與信號的****方向、疊加強度直接相關,所以“移相”功能是相控陣系統中非常重要的功能模塊。在現代相控陣系統中,移相功能通常由移相器電路實現。

        顧名思義,移相器就是實現信號相位變化的電路,通過信號延遲、信號疊加等方式,使輸入信號產生相移,從而改變輸入信號的相位。

        一般在電路實現上,分為無源移相和有源移相兩種。兩種移相方式常見的電路結構與特點如下。


        表:不同移相器的架構及特點

        相控陣系統的分類

        在相控陣系統分類中,主要分為無源相控陣和有源相控陣兩種。


        圖:無源相控陣系統,及有源相控陣系統架構

        兩種系統都可以實現定向收發的天線陣,在實現上,無源相控陣系統的陣列由無源天線+移相器部分實現,信號的接收和****均由中央接收機和****機來實現。在有源相控陣雷達中,每個輻射器均配置有獨立的有源接收/****組件。

        有源相控陣系統中,由于功率源前置至天線陣元,雷達系統更為穩定。并且因為每個通道上均有T/R組件,即使有少量的T/R組件損壞,整體性能也不會受到明顯影響。由于每個通道可以獨立工作,還可以對有源相控陣系統的單元組件進行分組,實現多目標同時跟蹤等特性。

        雖然無源相控系統只有一個****接收組件,實現相對簡單,成本也相對更低,但有源相控陣系統應用靈活、可靠性高,在雷達、無線通信中的應用更為廣泛。

        有源相控陣系統架構

        相控陣系統實現中,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實現移相。根據移相器在系統中所處的位置,有源相控陣系統可以分為如下三種架構 。分別為:

        射頻移相架構

        本振移相架構

        數字移相架構

        三種架構的實現方式和優缺點對比如下。


        表:有源相控陣的系統架構

        在以上架構中,射頻移相架構是當前應用較為廣泛的實現架構。

        毫米波+相控陣:優劣互補,相得益彰

        以上分別討論了毫米波、相控陣兩大技術。雖然二者是獨立的兩大技術,但在使用中,經常將二者結合使用,兩種技術相得益彰,實現優勢互補:

        毫米波技術的特點是帶寬大,但其路徑損耗大、傳播距離短,利用相控陣技術的波束聚焦功能,剛好可以將毫米波實現定向****,增大傳輸距離。

        相控陣系統優點是可實現信號的定向****,但由于需要幾十甚至成百上千個陣列,造成電路面積增大。而毫米波電路面積小這個優勢,剛好可以用于實現大規模陣列。

        于是,“毫米波相控陣”這一組合相輔相成,在一些特定應用領域所向披靡。

        毫米波相控陣系統應用

        5G手機

        毫米波相控陣技術離我們并不遙遠,不少5G手機中已經裝備了此項技術。

        在2020年10月份,蘋果公司發布的iPhone 12中,北美版本中就加入了毫米波支持。iPhone 12采用高通的毫米波方案,在手機頂部及側面分別部署4天線毫米波陣列,實現毫米波信號的收發功能 。

        根據蘋果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搭載毫米波技術的iPhone 12,最高可實現4Gbps的峰值下行速率。


        圖:搭載高通毫米波相控陣方案的iPhone 12手機(美版)

        車載毫米波雷達

        車載毫米波雷達的工作原理是向被探測物體****毫米波電磁波信號,并接收從目標反射回來的反射波,通過計算****和接收信號的時間差,就可以對被測物體進行探測。


        圖:典型車載雷達工作原理 

        在實現方式上,車載毫米波雷達也需要借助毫米波相控陣技術,利用多天線陣列的方向,實現毫米波信號的精準賦形,實現對物體的精準探測。

        下圖為24GHz車載毫米波雷達的實現方案之一,在接收通路中,采用了4通道相控陣列的方式進行設計 。


        圖:24GHz車載毫米波相控陣雷達系統

        衛星通信

        衛星通信是現在無線通信研究的一大熱點,尤其是低軌衛星領域,由于其低延時、大帶寬的特性,可以作為蜂窩通信很好的補盲使用。

        雖然衛星通信有不受地理位置限制的優點,但實現起來并不容易。即使對于低軌衛星,其距離地球的距離也在1,000公里量級,基本相當于北京到上海的距離。而普通的地面蜂窩****的傳輸距離只有數公里。想要在地面到衛星這種距離范圍內直接建立信號連接并不容易,需要有高的****功率,或者采用定向性強的****系統。

        另外,衛星的快速運轉也給地空連接提出挑戰。低軌衛星繞地球一圈的時間大約只有100分鐘左右。如果以60度的可視角度計算,每一顆衛星在視角范圍內的時間只有17分鐘。并且衛星還在以每小時3萬公里的速度快速飛行。這就需要地面站必須要有信號波束的快速掃描特性。

        毫米波相控陣系統的波束定向性,以及電子相位控制的快速掃描特性剛好可以在衛星通信中一顯身手。在SpaceX公司星鏈系統中,就使用了工作于毫米波的相控陣系統。


        圖:星鏈系統所使用的地面站以及低軌衛星系統

        星鏈系統將其地面站稱為Starlink Dish(星鏈盤),其直徑為58.9厘米,外觀類似于一個圓盤。在圓盤中,密集排列著1,280個天線陣列單元。通過下層連接的移相控制以及射頻收發電路,實現高指向和快速掃描的毫米波相控陣系統,完成以550公里以外,3萬公里/小時快速移動的衛星連接。


        圖:星鏈系統地面收發裝置構成

        總 結

        自19世紀末電磁波被發現以來,無線通信技術迅速發展。經過100多年的發展,無線通信技術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收”、“發”這么簡單,而是借助于不同頻率、不同信號,甚至不同的天線技術完成強大的無線通信功能。

        毫米波相控陣系統是無線通信技術發展中有代表性的技術突破,通過對大規模天線陣中輸入信號的相位控制,實現了大帶寬毫米波信號的定向傳輸,解決了毫米波信號路徑損耗大的難題。

        在2020年之前,對于毫米波相控陣系統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軍用、學術領域。在2020年之后,隨著民用5G通信、智能汽車用毫米波雷達、民用衛星通信的發展,毫米波相控陣系統開始在民用領域逐漸普及。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筠连县| 平利县| 永州市| 巴东县| 岳阳县| 岳西县| 左云县| 泸水县| 卫辉市| 安康市| 尼勒克县| 泰兴市| 凤庆县| 萍乡市| 都江堰市| 石林| 三原县| 囊谦县| 黄陵县| 溆浦县| 望城县| 土默特右旗| 福鼎市| 汤原县| 沙田区| 衡阳县| 孙吴县| 炉霍县| 界首市| 隆尧县| 揭西县| 棋牌| 加查县| 微博| 桦甸市| 登封市| 浦北县| 浪卡子县| 连南| 东宁县| 法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