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應用丨污染源工況監管系統助力生態環境執法精準化
近日,生態環境部印發了《關于優化生態環境保護執法方式提高執法效能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其中,《指導意見》指出:優化執法方式。通過“雙隨機,一公開”和正面清單制度,配合非現場監管方式的強化和防范,切實落實差異化監管措施。在生態環境部實行新政后,有些縣市便出現了“非現場監管方式”的處罰案例,如南通市生態環境局通過監控中心發現治污設施用電量數據發生異常,以此成為執法檢查的證據;滕州市保溫容器廠用電數據異常預警進而發現違法線索……由此可見,非現場監管方式將會得到大力推行,全面推廣。
計訊物聯積極配合政府保護生態環境戰略部署工作安排,自主研發智慧環保污染源全過程監測管理方案,借助遠端執法手段加強對污染源的有效監管,推進靶向精準執法和非現場監管執法,實現4+1+1即部、省、市、縣+企業+業務進行上下聯動,及時有效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智慧環保污染源全過程監測管理方案自動監控 遠端執法
該方案通過在以企業生產和治污設施部位安裝計訊物聯的數采儀,包括工業級環保數采儀TS910、環保數采儀TS511、環保微型數采儀TS501等,可外接電壓、電流、功率、電量、水質、流量計、空氣質量等多類型傳感器分別安裝于排污、治污等相應的外接設備。
此方案實行24小時不間斷監控,通過實時查看企業用電數據、環保設施用水、污水水質結果監測、治理設施過程工況監控等,結合企業在線監測和視頻監控,實時采集、傳輸數據,有助于監管人員迅速鎖定污染源位置,解決了各部門的監管難題,提升了環境執法監管效率。
該方案是以全天候監控和全過程監管為總體目標,融合5G、大數據、邊緣計算、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廣泛應用于污水處理、大氣污染、煙塵處理、固廢處理等場景應用。
污染源治理(工況)監測系統全天候 全過程
該監測系統搭建了高標準的大數據平臺,集數據分析、告警管理、執法管理、監控大屏一張圖、系統管理、設備遠程管理等系統于一體,可以對污染源位置、企業排污設備、減排設備、治污設備、生產用水、企業用電等進行高精度采集以及實時動態更新,有機融合線上監控和線下監管,實現工況監控服務精準化,有助于各個監管部門遠端非現場執法,全力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告警管理系統具備靈活調度的特性,可根據企業現場和方針政策實現一企一策,并劃分成黃色預警、紅色預警等多級告警信號。此告警系統針對三類場景進行預警,即超限類告警、聯動告警、平衡告警。一旦現場參數超過設置的閾值,系統自動發出信號,并生成異常記錄上報監測中心。同時,以****或微信的形式通知監管人員,提高對違法行為的發現率,確保執法部門精準執法。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EMC相關文章:EMC是什么意思
離子色譜儀相關文章:離子色譜儀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