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專欄

        EEPW首頁 > 博客 > 被馬斯克怒懟,氫動力車擋了誰的道?

        被馬斯克怒懟,氫動力車擋了誰的道?

        發布人:電巢 時間:2022-11-16 來源:工程師 發布文章

        前不久,有一段大家都在傳看的視頻,一個自媒體的哥們兒(看背景,有網友說他是賣油的)大放厥詞:不警惕電動車,中國汽車工業將全盤皆輸。



        的的確確,近年來氫燃料汽車的爭議一直沒有平息,國內外皆然。



        正好最近接觸到汽車行業的一些專家,不都是研究氫能的,他們的觀點可能更為客觀。




        這哥們說:要警惕電動車!




        為什么警惕電動車



        他說:“中國盲目發展電動車,不是幾家,而是幾十家!而氫燃料汽車研發要遜色得多。




        “作為一名中國人,一名汽車自媒體人,我對中國汽車工業充滿極大擔憂,不想看到有一天民族汽車工業在世界范圍內全盤皆輸。




        “今天,就告訴大家新能源汽車背后的秘密,首先,我國傳統能源汽車表現非常不好(這是事實——作者),其次,我們所謂的彎道超車,大力發展電動車極其令人擔憂,電動車在國外不叫新能源,只叫電動車,大家只看見歐美國家大力宣傳電動車,沒看見歐美日韓在悄悄發展氫氣動能汽車。




        “以英國為例,加氫站已經建立了13處,遍及全國(13個就遍布全國了?截至2021年3月末,我國加氫站共建成131座——作者)。



        豐田、本田、現代、奔馳、寶馬等車企也在悄悄發展氫氣動力車型。




        “豐田公司是最聰明的車企,在全球賺足了錢,無論是傳統能源、電動車都不放過,還入股了特斯拉,但電動車銷量最多的國家是哪里?



        生產電池的污染排放又在哪里?



        生產一臺家用電動車,光是電池就要排放大約20噸二氧化碳(確實有此說法——作者)。




        “有一天,如果我們一覺醒來發現歐美日韓又開始聲明了,氫氣動能將成為主流,中國車企該怎么辦啊?”




        誰在倡導氫能源


        image.png


        2018年李克強總理訪問日本,參觀了豐田汽車的氫燃料電池車(FCEV),對國內氫能釋放了重大利好。




        去年9月,國家5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開展燃料電池車示范應用的通知》,明確表示將在四年示范期間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對入圍示范城市群按照目標完成情況給予獎勵,以期跟進韓國、歐盟、美國的氫能燃料發展規劃,加快新能源汽車及燃料電池產業化進程。




        另據氫能聯盟發布的《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我國2019年燃料電池車產能約為0.2萬輛/年,計劃2020-2025年達到5萬輛/年,2026-2035年達到130萬輛/年,2036-2050年達到500萬輛/年。




        今年4月,5部門又擬將京滬粵冀豫等地納入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




        除了日本的先導示范,德國政府也是氫能的主要支持者,提倡使用從氫中提取的液體燃料。經濟與能源部長Peter Altmaier對氫替代石油,以及從太陽能產地非洲和澳大利亞進口大量氫能癡迷不已;媒體也在推波助瀾。




        誰在懟氫動力車


        image.png


        圖源 | Jalopnik

        5月中旬,大眾汽車CEO Herbert Diess在推特上說:“氫汽車被證明不是好的解決方案。電氣化在交通中確立了自己的地位,其他東西都是在浪費時間,不是科學!”




        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表示贊同:“Diess是對的。



        氫是一種非常愚蠢的汽車儲能方式,幾乎不值得考慮。”




        其實,不僅是大眾汽車所在的德國,其他國家也在爭論氫動力汽車這個“綠色”命題。



        Herbert Diess和馬斯克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的觀點。




        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PIK)在一項新的研究中指出:“雖然氫用途廣泛,但不可能大規模取代化石燃料,做到這一點只能通過直接電氣化。



        氫燃料在未來至少十年內都形不成規模,缺少競爭力。”




        “未來幾年,直接用電更具經濟和生態意義,尤其是在乘用車領域,直接通電是最好的辦法,”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Falko Ueckerdt補充說。




        他的研究表明,電池供電電動車損失8%的能量就可以將電能儲存在電池中。



        當把電轉換為驅動電機的能量時,會再損失18%,其效率水平在70%到80%之間。



        氫動力電動汽車的能量損失大得多,通過電解生產氫氣已經損失了45%的能量,在剩下的55%原始能量中,氫在車內轉化為電能還要損失55%能量。



        這意味著氫動力電動汽車的效率僅為30%多。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研究人員Tom Baxter認為,氫汽車不會超過電動汽車,因為它受到了科學定律的阻礙。



        他指出,氫燃料電池車只能依靠加壓氫運行,的確沒有廢氣產生,有可能像加拿大氫燃料電池協會最近的一份報告贊揚的那樣:氫汽車碳足跡數量比電動汽車好:每公里二氧化碳2.7g,而不是20.9g。




        盡管如此,他還是認為,氫燃料電池是一個有缺陷的概念。



        氫氣效率低的原因在于,為了給汽車提供動力,能量必須從電線到氣體再到電線,即能量矢量躍遷。




        以風力渦輪機等可再生能源產生的100瓦電力為例。



        為了給燃料電池汽車提供動力,能量必須轉化為氫氣,可能通過水(電解過程)來實現,能源效率大約75%。



        所產生的氫氣必須經過壓縮、冷卻后送到制氫站,這一過程效率約為90%。



        一旦進入車內,氫需要轉化為電能,效率是60%。最后,用在車上的電能效率大約95%。



        加在一起,只有38%的原始電力被使用。




        image.png


        氫的效率問題

        對于電動汽車,能量通過電線傳輸到車輛,同樣100瓦電力損失大約5%,鋰離子電池充電和放電損失是10%,另外還有5%能量損耗用來驅動車輛行駛,所以功率降到了80瓦。



        換句話說,氫燃料電池能量少了一倍。




        image.png


        電動汽車的能量效率

        Tom Baxter同意,氫將在工業和家庭供暖中取代天然氣,在實現零碳排放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很難看到氫與電動汽車競爭。




        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的一份報告得出的結論是:“汽車、公共汽車和輕型卡車市場的大部分市場似乎都將采用電池技術,這是一種比燃料電池更便宜的解決方案。”




        大眾汽車正是這方面的踐行者,就乘用車而言,其一切都是電池。




        寶馬也說:“氫能從動力到車輛驅動的能源鏈的整體效率只有電動汽車的一半。”



        國內大咖如何評說

        新能源車分階段走

        image.png


        圖源 | New Energy Ministerial



        北京理工大學馬宏賓教授認為,國家之所以在提新能源車,而不只針對電動車是給未來留下了一些空間。



        現在的電動車,尤其是鋰電池車,可能不是最終技術形態。因為鋰電池還有安全性、環保等很多問題。



        所以它不是終極方案,可能是一定時期內的過渡方案。




        他說:“國家出臺政策希望能夠管的時間長一點,新能源車并不意味著一定是電動車,特別是鋰電池車。



        氫能源等都包括在內,市場上現在有各種鋰電池技術,競爭加上監管、驗證,看誰能跑出來,這個過程中技術也在不斷迭代,以實現平滑的過渡。”




        他認為,中國是長遠規劃,厲害就在于中國利用這么大的市場把技術弄成熟了。



        一開始國家給很大補貼,引導車企做,搞了幾年之后,退出也很快。



        一旦企業殺進來了,技術越來越成熟,這時國家祭出監管,和做阿里螞蟻是一樣的。



        前期讓它野蠻生長,達到一定壟斷程度再開始監管。



        “我覺得這個思路是對的,一開始就監管,沒人做,成不了氣候。



        政府很有政治智慧,現在新能源車也是這樣,之前和國外差距太大,尤其是發動機,沒有辦法彎道超車。



        搞新的東西,差距不大,才能避免將來被國外技術淘汰,”他補充說。




        氫能成本賬還沒厘清

        image.png


        圖源 | Techxepore

        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總經理原誠寅博士認為,制氫過程最終效率在40%左右,還會產生大量的熱,如果熱電聯供,效率能到將近90%,而且沒有任何污染。



        但是,氫能的問題于用的是“黑氫”還是“綠氫”。



        如果用煤電去電解水制氫就不環保,用可再生能源就迥然不同。



        另外,副產品制氫方法成本已經夠低了,但提純、壓縮運輸成本很高。




        他說:“在基礎設施方面,一個加氫站就在千萬元量級,如果像加油站的建法成本很高;另外還有加氫站建在哪里的問題,需要有一個標準,有足夠數據支撐,有安全保障大家才會接受。”




        關于發動機直接燒氫的問題,他認為這不是關鍵。



        他承認,氫發動機成本更低,但現在算不過來的賬是儲氫、運氫的成本。




        現在氫的成本比油貴,氫要做到10塊錢一公斤,能頂8升油60塊錢,那早就不是問題了。




        他以公交運營車輛為例解釋說,電動公交車里程一致,發車周期穩定,充電間隔也穩定,兩百公里省下的油電差價很大,五年運營周期內就能收回成本,所以大家就能用了。




        但現在加注氫的成本高于油,前端成本太高,就沒法弄了。




        他也指出,氫能是十四五的重點發展方向,現在有點兒像十一二年前的鋰電池,五年后再跑出一個寧德時代也說不準。




        市場化運作就好,無需過多干預。



        燒氫最直接

        image.png


        搞了一輩子發動機研究的長安汽車首席專家、下一代發動機技術平臺總監沈惠賢博士認為,氫能是個非常好的東西,應該是解決碳排放的終極方案。



        在動力方面讓發動機直接燒氫,也可以用燃料電池,這是兩個路線。



        燒氫更容易,




        第一,燒氫與做氫燃料不是一碼事,沒有轉換過程的損耗,純度要求也不一樣;



        第二,氫燃料發動機做起來比較容易,長安在十幾年前就做過。




        他說:“燒氫很便宜,跟燃油發動機幾乎一樣,而氫燃料動力系統要比現在的動力系統貴很多倍。




        老百姓怎么能承受得了?”他也同意氫能前端很重要的說法,表示:“燒氫的發動機是把渠修好了,氫從哪兒來,這才是水。



        如果國家大力推廣氫燃料,不管是燃料電池用氫,還是燒的氫,制氫、供氫體系都得建。




        體系真正建起來了,肯定老百姓都去買氫發動機了,而且對車企來說也很簡單。”




        他還表示,2008年前后,國家也曾大力推廣氫燃料,現在一些大型商用車也在用。




        氫的安全性做了好多年研究,已不是什么問題。




        氫燃料發動機不會讓車價增加多少,批量大了會更便宜,有利于推廣普及。




        發展氫能立足長遠




        一汽集團新能源研究院院長王德平在介紹傳統車企發展戰略時表示,面對汽車產業的百年變局,以及電氣化、智能化、自動化和共享化的新趨勢,國有傳統車企開始打破各自為戰的格局,“強強合作”已浮出水面。



        一汽集團聯合東風、長安成立了科技平臺公司——中汽創智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資打造未來發展的通用技術模塊,其中就包括氫燃料動力技術。




        談到新能源的三條路線,王院長說:“一汽現在的重點是電動,其次是混合動力,第三就是氫能。



        氫能是2加2策略,第一個2是燃料電池,重點是商用車,其次是乘用車;




        第二個2是氫燃燒技術,用氫氣驅動車輛,不用發生儲能化學反應,直接燃燒。”





        不過,他也表示,一汽的氫能規劃整體上安排比較晚。原因是,在推進氫能方面,儲氫、運氫設施的成本還很高,液氫轉換耗費能量也很大,需要等待技術的進展。





        寫在最后




        盡管現階段一些車企在力挺電動汽車,但人總是會變的,今天你喜歡鳳梨,明天你可以喜歡別的。




        隨著技術的時過境遷,總能找到最適合的解決方案!





        一部分人認為“未來是電動的”,這話也許對,也許不對。您說呢?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關鍵詞: 氫動力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水河县| 新营市| 南城县| 磐安县| 遵义县| 卫辉市| 天津市| 虹口区| 阿瓦提县| 韶关市| 抚州市| 修武县| 溧水县| 自治县| 禄劝| 吴桥县| 东海县| 克什克腾旗| 孝义市| 昌图县| 女性| 洛浦县| 镇坪县| 丘北县| 通山县| 福清市| 祥云县| 琼海市| 兴安县| 孙吴县| 清涧县| 界首市| 改则县| 平谷区| 莲花县| 六枝特区| 开封县| 苗栗市| 绥芬河市| 涟源市| 巴中市|